零售市場透視經濟2/港須加快零售創新 「做大個餅」

  圖:商界認為,疫情後的消費者更講求性價比,消費更趨實際化、理性化。
  圖:商界認為,疫情後的消費者更講求性價比,消費更趨實際化、理性化。

  為提振香港經濟發展,本港零售商戶齊齊建言獻策,除了倡議特區政府提供更多惠及內地旅客訪港措施,包括放寬「一簽多行」,還建議本港零售業考慮重新發揮原有優勢,同時須轉型發展更多業態,與周邊地區互動共贏,吸引更多消費力,零售業的「餅」才會越做越大。\大公報記者 李潔儀

  據統計處資料顯示,2023年全年本港零售業銷售額錄得4066.52億元,按年急升16.2%,扭轉疫情期間的困局。雖然在2月10日至17日內地春節黃金周期間,內地訪港旅客達125.5萬人次,超越2018年同期水平,但近期北上消費成為新話題,影響本港商戶生意額。

  疫後消費者更趨理性

  香港品牌總商會第一常務副會長黃毅超認為,疫情後的消費者更講求性價比,消費更趨實際化、理性化。他指出,廣東省茶飲商舖不時推出爆款產品,反觀香港地道的酥皮蛋撻、奶皇月餅等,已是上世紀80年代的產物,因此本港零售業界需要重新出發,考慮如何把原有的優勢進一步發揮。

  黃毅超提出,既然港人喜歡北上消費,在香港開放型經濟下,本地業界又能否發動反向消費,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消費者吸引過來。

  「不要顧着Zero-sum game(零和遊戲),反而要與周邊地區做到互動共贏。」位於深圳的領展中心城項目公司總經理莊美蓉相信,香港零售業仍有很強的競爭力,皆因香港是「貨真價實」的購物天堂,而且亦有不少長處,例如舉辦了多個取代不了的娛樂盛事。

  莊美蓉認為,現時消費心態低迷,是因為經濟存在不確定性,消費者只是「有錢未必肯花費」。

  莊美蓉續說,雖然深圳萬象城去年底試行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措施,但香港也是免稅自由港,加上與世界接軌,直言「有麝自然香」,香港市場仍然很有吸引力。

  「如果說香港零售業風光不再,倒不如說,單靠賣奶粉、奢侈品以增加零售額,是不切實際。」以家庭客為主的商場MegaBox高級總監吳鎧廷表示,該商場近年積極轉型,包括發展寵物友善概念,留住一群「毛孩」主人在港消費,同時又引入新興動漫文化、Wargame射擊場地,希望以更多業態吸引消費者。

  吳鎧廷認為,在內地消費,價廉物美是不爭的事實,但在大灣區融合的大趨勢下,交通便利更造就雙向奔赴的條件,期望在大灣區內可有更好的互動性,相互拉動各地的零售消費。

  冀續擴個人遊城市名單

  本地美妝產品零售商莎莎集團直言,即使特區政府推出多項刺激旅遊業及消費措施,包括吸引大型商業展覽回歸香港,但對零售業暫時未見顯著成效。

  莎莎建議,本港應恢復疫情前內地旅客「一簽多行」措施,並增加簽證次數,以及持續擴大「個人遊」旅遊城市名單,放寬內地旅客來港限制,吸引更多具消費能力的旅客來港旅遊,並調整維持多年的訪港旅客免稅額每次5000元人民幣的措施。

  除了有關政策支持外,莎莎認為,具體零售市道表現,亦要視乎經濟復甦進度、人民幣匯率及內地消費力等因素,因此該集團對今年零售業的表現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