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古人談心】天才嵇康放蕩不羈 飲酒賦詩體悟人生

◆ 話劇《廣陵散》中的「竹林七賢」。 資料圖片
◆ 話劇《廣陵散》中的「竹林七賢」。 資料圖片

  如果你有一位同學,他的學業成績優異,老師們也認為他是可造之材,但他每隔數天才洗一下臉,有需要才洗一下澡,那麼你不僅不會和他作朋友,更可能會對他畏而遠之。事實上,保持個人衞生是一項重要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在香港這個亞熱帶地區,如果我們幾天不洗澡,當然會感到渾身不自在。洗頭、洗臉、洗澡等日常清潔工作,大多數人至少每天都會進行一次。

  不洗澡是彰顯個性?

  我們在工作上常有機會接觸到精神健康出現問題的朋友,很認同個人衞生和精神狀況是息息相關的。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很多朋友在抑鬱症嚴重時,最常因為「沒動力」、「沒心情」、「沒力氣」、「沒想過」,所以很久沒洗澡,在接觸需要幫助或輔導服務的朋友時,我也會習慣用嗅覺去了解他的情况,除了衞生情況和精神狀態外,也能透過味道知道個案是否有吸煙飲酒的習慣。

  上次專欄提到的嵇康(字叔夜)便是一位不洗頭不洗澡的天才,他是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更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也是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自幼聰穎,博覽群書,尤其鍾愛老莊學說,他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倡導回歸自然、追求自由的生活態度。

  關於嵇康不洗澡和飲酒的故事,其實與他的生活哲學和個性特徵有着密切關聯。根據史書記載,嵇康生性懶散,不拘小節,常忽略個人衞生。他的好友山濤曾形容他「性復疏懶,筋骸不常洗濯,頭面多日不沐」。這種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正是嵇康追求自由、無拘無束的個性的體現。

  嵇康對飲酒也情有獨鍾,他認為飲酒可以陶冶性情,使人忘卻煩惱。然而,他的飲酒並非沉湎於酒色之中,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精神寄託。他在《酒會詩》中寫道:「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可見,嵇康飲酒並非為了尋求醉意,而是要透過酒來體悟人生的真諦。

  嵇康的這種生活態度,在當時的社會中顯得格格不入。然而,正是這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得他成為了竹林七賢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音樂和文學成就,都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到了快兩千年後的今天,在亞熱帶的香港,我相信如果有人想模仿嵇康這種生活風格的話,能否成為現代「竹林七賢」我不敢說,但「七大味」應該鐵定有他一席位。

  劉國輝老師(學研社成員,在大專任教心理學十多年,愛用微觀角度分析宏觀事件,為朋友間風花雪月的話題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