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箴今品】進可直面千夫指 退可靜心得自如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以上語出《格言聯璧·存養類》)

  謙退是保身良方,古人對此十分重視。《尚書·大禹謨》說:「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把「謙」提高至天道的境界。此外,「謙」亦是《易經》其中一卦,古人有「謙卦六爻皆吉」的說法。

  宋朝慈受懷深禪師作有《退步》詩十二首,《退步·其十一》寫道:「萬事無如退步眠,放教癡鈍卻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為能明徹夜煎。」可為謙退作一註解。

  當然,我們也不應事事過於謙退。有道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堅持真理,見義勇為,這便是孟子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

  安詳是處事良方。閒來無事時,人要維持安詳的心境不難,是什麼使人失去安詳呢?最大的原因是怒火。《退步·其一》寫道:「只因吹滅心頭火,不見從前肚裏嗔。」其次為焦躁。老子說:「靜為躁君。」只要內心平靜,自可安詳。

  涵容是待人良方。《退步·其八》寫道:「聽他人笑生涯拙,自喜閒身得自如。」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每每出於言辭與態度。我們往往對別人給自己的評價過於敏感,過於執着,容不得別人的逆耳忠言。

  其實,若果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心,清楚知道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是正確的,便不必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說法。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聖哲:蘇格拉底、耶穌基督、佛陀、孔子,哪個在當世與後世,沒有被人排擠和誹謗的呢?有道是「有容乃大」,沒有容人之量,成不了大器。

  恬淡是養心良方。《退步·其三》寫道:「萬事無如退步人,淡中滋味最天真。」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欲。」諸葛亮《誡子書》也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恬淡並不意味着萬事不關心,而是要排除過多的欲求,把心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同學們不妨作自我檢討:和同學相處時,我能包容別人並保持內心安詳嗎?我能專注學業與品德的發展嗎?當考試或課外活動取得佳績時,我能保持謙遜的態度嗎?

  施仲謀(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教授)、李敬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高級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