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垃圾徵費需貼地減民怨


  垃圾徵費將於今年8月實施,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上月訪問306名低收入劏房戶,結果有逾七成半受訪者擔心需要額外購買垃圾袋或指定標籤,約四成擔心業主會藉此加收垃圾費或租金。垃圾徵費是本港歷來最大規模的環保徵費,所有居民和抵港人士皆需遵守。然而執行上盲點甚多,對低收入群體和拾荒者的影響可能超乎想像,當局在推行政策時應適當給予體恤,讓所徵費用用得其所,真正實踐環保,減少招致民怨。

  環保關乎地球整個生態環境,是重大的公眾利益,政府透過不同政策促使每個人注重環保,令污染者承擔應有的責任,用意無可厚非。然而坊間不少意見不滿相關部門在推行政策時,似乎只懂「獨沽一味」不斷徵費,包括膠袋徵費、玻璃樽徵費、「四電一腦」徵費等,以致環保費用佔基層市民生活開支的比例不斷增加。

  垃圾徵費其中一大爭議是未有顧及其他政策效果和目標。社協調查指出,約四成受訪者擔心業主藉垃圾徵費,加收垃圾費或租金。有具豐富地區工作經驗人士認為,此情況大有可能發生,會對現時劏房租管協議造成衝擊。又如,有意見質疑,垃圾徵費本質上是要市民遏抑購物慾以減少產生垃圾,與現時18區日夜都繽紛等催谷消費救市大相逕庭。

  對於部分基層市民來說,即使有心支持垃圾徵費,執行時卻感無能為力。有劏房戶表示:「我們根本沒有地方扔垃圾,家裏也沒有地方收納,希望政府在每個街口也設立垃圾桶。」但垃圾徵費的目標之一是減少公共地方的垃圾桶數量。另有劏房戶表示,因住所沒有廚房,三餐都需買外賣,而居住大廈或附近沒有足夠的垃圾桶扔垃圾,容易引致嚴重衞生問題。

  現時至正式實施垃圾徵費僅有不到半年的時間,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令盡可能多的市民養成正確生活習慣,另一方面應正視相關徵費對低收入人士的影響,幫忙解決棄置垃圾難的問題,給予適度補貼,幫助拾荒者轉型。環團經常以日本等地的經驗為徵費開脫,但在當前比比皆是的產品過度包裝情況下,單靠居民和旅客的垃圾徵費效果早已到達樽頸。當局應研究落實生產者環保責任,才能真正從源頭上進行減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