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談兩會】陳帆倡鞏固港貨運物流樞紐定位
協調灣區內港口群各展所長 加快數據互通讓跨境流動更順暢
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包括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為香港航運及物流業發展帶來機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陳帆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他會在全國兩會期間建議確立和鞏固香港港口中轉貨運物流樞紐的定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內港口群協調發展、各展所長,例如用好香港作為「追更港」、「補給港」、「天然深水港」的優勢地位,透過政策來協調各港口分工合作;加快建設數據平台及推動數據互通共用,等等,以提升區域相關範疇的整體效益和效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柴婧
陳帆熟悉航運領域,關注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藍圖下香港航運的定位和機遇,他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他今年在全國兩會提出的建議,是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如何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特別在港口協調以及跨境貨運數據互通共用等方面,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性協調發展。
他建議確立和鞏固香港港口中轉貨運物流樞紐的定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內港口群協調、各展所長。他解釋,貿易及物流業一直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在港口發展方面,香港擁有天然深水港,香港的港口提供航班頻密且覆蓋廣泛的貨櫃班輪服務,優點是靈活、彈性、快速,更享有「追更港」,很多貨物選擇來香港轉運。
用好固有「追更港」「補給港」優勢
同時,香港也是「補給港」,提供淡水、食物、燃料的補給,許多遠洋輪的船員亦會選擇在香港換班,航空班次頻密、許多物品免稅,不僅可以很快回到家,也可以給家人帶東西。
特區政府於去年12月公布《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制定策略和行動措施,以支持香港海運及港口業的持續發展需要,提升業界的長遠競爭力。陳帆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還有南沙、鹽田等多個港口,各個港口之間需要良性競爭,更要各展所長、互惠互利。
他認為香港作為「追更港」、「補給港」、「天然深水港」的優勢地位,可以透過政策來協調各港口分工合作,更好實現國家發展大局中的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性協調發展,形成一個長遠可持續的、優勢互補、互動共贏的操作模式。
數據平台互通增效率
同時,為便利貨運跨境流動,陳帆建議加快建設數據平台,令貨運跨境流動更省時,而透過數據互通共用,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重複輸入數據工作,確保全過程數據正確之外,更可提升整體產業鏈的生產力。
他解釋,在航運貿易行業,時間就是金錢,貨物早些到,貨主就可以早點賣出。目前,當有貨物經由香港或內地跨境流動的時候,清關、報關等步驟,每一次都要輸入數據,如果建立數據平台,共用沒有敏感性的貨物資料,將會減省步驟和時間,同時可提高數據準確度,減少人手操作失誤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