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期待篇】內地各界期待利好新政 增民生福祉 解急難愁盼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亦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即將召開的2024年全國兩會,不僅關乎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與國之大計有關,更與每一位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民眾暢所欲言,希望兩會瞄準民生「急難愁盼」問題,出台更多利好新政以利自身所長,海外學子、北上港青、在華國際友人則盼望進一步搭上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紅利列車。他們熱切期待參會代表委員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察民之所慮、解民之所憂,在兩會上當好「代言人」。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馬靜、馬曉芳、郭瀚林、朱燁 圖: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學生家長遲女士:盼孩子真正得到減負
作為一名小學生家長,一個10歲孩子的媽媽,希望兩會上有更多代表委員聚焦教育問題,更多地為孩子和家長發聲。首先,呼籲把快樂的大課間還給孩子們。目前孩子兩節課之間的10分鐘休息時間是不能出教室的,甚至只有5分鐘,連上廁所的時間都不夠。我希望能給孩子課間保持10分鐘的休息時間,而且可到戶外去,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其次,希望國家將減負改革真正落到實處,在孩子小升初等入學時減少競賽招生,擇優錄取,盡量做到教育更公平。另外,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建議代表委員督促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提供心理諮詢和輔導服務。校內多開設一些帶領孩子親近自然、走入社會的實踐課程,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心態,全方面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港青李啟揚:祖國強香港興創共贏
我是一名會計師,在內地發展14年了,主要從事投資併購的財稅顧問工作。過去這些年感謝國家出台很多政策措施,幫港青在內地就業創業。今年兩會,我最關心的是國家未來的經濟民生政策。
疫情結束以來,中國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如地緣政治、全球經濟挑戰、產業轉型壓力等,企業經營和民生就業難免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兩會上,期待國家能出台穩增長的財政和經濟政策,堅持改革開放,持續吸收外資,使中國經濟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同時也期待進一步利好民營經濟的措施,盤活市場,促進國內外雙循環。作為在京港人,期盼兩會後能進一步深化香港和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聯動國家和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門戶角色,推動香港由治及興。
退休職工馬先生:能自如就醫舒心養老
作為一名已經退休多年的銀行職工,政府一直按時、足額發放退休金,且退休金逐年增長,所以物質方面的問題不是很大,但希望政府、社會提供的各項服務能更多考慮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首先是看病問題,現在各大醫院都普及網絡掛號、自助機取號、自助機付款,年輕人是方便多了,但苦了我們這些不會用智能設備的老年人,去醫院看病成了心病,一去就只好讓孩子請假陪着去。此外,現在老年人觀念比較開通,願意去養老院養老,但大部分養老院偏遠,與醫院有一定距離,不太方便孩子探望及就醫;養老機構設施大都比較差,房間簡陋;護工都是附近村民,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希望國家能繼續加大養老院建設、護工培訓等方面投入,或者依託社區開展以居家為基礎的養老服務,讓我們的晚年生活有依靠和底氣。
民營企業家景建元:進一步放寬貸款限制
我經營一家研發生產低成本鈦合金材料的民營企業,期盼兩會出台更多利好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引導消費提升,促進訂單增長,在營商環境打造、產業發展技術、資金支持上加大力度。
民企迫切需要金融機構給予更多額度支持,同時充分利用保險制度促進保理公司將更多金融產品實質性注入民企。雖然目前已經有保理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但大多需要民企與國企簽訂合同,金融機構才能放款。
我們企業研發方面投入比較大,歷經三年疫情,加之大環境的影響,資金成了困擾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希望今年兩會帶來更多切實的利好政策,促使金融機構進一步放寬民企貸款限制,通過金融產品多樣化,讓民營企業能夠快速獲得資金,實實在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青年科研人員張小姐:配套措施助專注課題
為青年科研工作者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還需要給予更多生活方面的扶持。許多科研人員參加工作時年齡已在 30歲左右,工資和職稱相對較低,申請課題經費難度較大,同時又面臨結婚、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在大城市買房等一系列現實問題,進一步增加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壓力。
希望今年全國兩會能通過一些相關政策,加大投入為科研人員建設更多家屬宿舍、託育機構等配套設施,減輕一線青年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也期待能有更多代表、委員為女性科研工作者打造更公平的職業發展空間發聲。目前,女性在高校、科研機構求職時仍面臨隱形的性別歧視,入職後在科研項目中也時常被邊緣化。希望國家能進一步保障女性同行平等的就業機會、公平的晉升權益和承擔科研項目機會。
個體工商戶席建功:營商環境好生意更好
我來北京18年,作為個體工商戶,從事烘焙業十幾年,明顯感受到這幾年營商環境有了很大提升,辦事兒簡單了,特別是執法更有溫度了。老百姓的需求在跟着社會的進步在不斷變化,政府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工作也越來越高效了。體會最深刻的是辦證流程越來越簡便,以前辦證要跑很多次,每次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現在只需要跑一趟辦理部門甚至線上就能完成辦證,特別方便快捷。
全國兩會馬上召開,最希望祖國越來越好,每個小家庭都能離着自己的小夢想越來越近。也盼望未來營商環境更好,讓我們這些個體工商戶不但能繼續幹,還能開心地幹,幹得更好。願未來中式糕點不斷壯大走向世界,讓更多海外朋友嘗到中式美味。
海外學子陳睿陽:學以報國有更多保障
去年我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專業是軟件工程。身在海外,每時每刻都在關心祖國的發展。近年來,祖國經濟科技發展勢頭良好,出台了一系列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歸國就業的政策,穩定的政治環境,科研水平和福利待遇的提升,讓身在海外的中國留學人員掀起了新的回國熱潮。
希望政府和社會能進一步打造寬鬆、包容、鼓勵創新的學術氣氛以及幹事創業的發展環境;建立靈活的引才機制和務實的評價標準,進一步加大政策優惠力度,為歸國人才在落戶、居留簽證、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服務。此外,身在新加坡,感受到這個國際大都市為吸引國際人才作出種種努力,包括有競爭力的薪資、良好的就業環境,靈活的移民政策,較低的稅收以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些好的做法值得國內借鑒。
在京美國人Zach:便利外國人移動支付
2024年是我在中國生活工作的第16個年頭,現在我在中國開設了一家教育諮詢公司,還有了一位德國太太和兩個可愛的孩子,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有朋友喊我「中國通」。我特別關注教育體制改革、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方面的話題,此外也關心擴大外商投資以及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性內容。
我來到中國後的感受和來之前的預測完全不一樣,在國外以為在中國營商有很多限制,但當我2016年在這兒創業時,真正感受到的卻是寬鬆和包容,只要你有好想法,有一定的執行能力,在中國創業不光能「創」,還能 「活」。
中國的移動支付可能是全球第一,我已經不帶錢包很多年了,不過我還是希望兩會能多關注外國遊客的移動支付便利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