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法可攜手防「新冷戰」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的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係。中法建交標誌着中國加強同西歐國家關係的一個重大突破。多年來,中法關係一直在中歐關係當中發揮着重要引領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向香港文匯報指出,中法關係具有重要戰略性意義的雙邊關係,現在中法關係、中歐關係的最重大意義,在於雙方都反對陣營對抗,都反對「脫鈎斷鏈」,都反對世界再次出現冷戰格局。

  「中法於冷戰時期建交,當時法國是西方世界第一個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其他很多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都是在基辛格、尼克松訪華之後才與新中國建交。」馮仲平指出,從冷戰後到現在,包括中法合作在內的中歐合作一直都具有重要戰略性意義。現在雙方都反對陣營對抗,都反對「脫鈎斷鏈」,都反對世界再次出現冷戰格局。

  中法均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馮仲平說,在雙邊層面,中法可在經濟、貿易、科技等諸多領域深化務實合作;在全球層面上,中法可攜手反對陣營對抗,共同參與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在地區和全球的熱點與衝突問題上共同發揮積極作用。

  中歐關係進入積極向好階段

  前幾年中歐關係下滑並遇到較大困難。馮仲平指出,這種下滑趨勢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俄烏衝突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後續俄烏衝突不解決還會影響中歐關係,但是歐洲現在也在進行對華政策的反思,理性和務實的一派也在上升,雖然中歐間仍存在不少矛盾衝突之處,但是亦有平衡,並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如今,儘管中歐關係進入積極向好階段,但馮仲平提醒,歐洲對華「去風險」「降依賴」等不和諧聲音仍會繼續,中歐關係仍會面臨不少困難,但是中歐關係整體會趨於穩定,不會直接出現大幅下降,並會向好發展。

  今年是中歐關係的大年,中歐間預計會舉行一系列活動。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復旦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心伯相信,歐洲應該是今年中國外交的重點方向之一,預料中國領導人會出訪歐洲。他說,中歐關係鞏固穩定了,其實對美國的對華政策也是一個重大的牽制。馮仲平指出,中美關係一直會影響到中歐關係,中美間的戰略競爭對歐洲的影響非常大,中美關係趨於穩定,對中歐關係亦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