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結合提振有方 聚焦發展增強競爭力

  譚錦球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 香港義工聯盟主席

  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以堅定信心、抓緊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目標清晰,提出的長短結合措施精準到位,既對樓市、旅遊業釋放重大利好消息,又繼續投資創科、基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為加快香港經濟復甦注入活力,有助香港把握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機遇,有更好的經濟實力改善民生、造福市民,與國家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符合中央期望香港在新階段有新發展的要求。有中央全力支持和國家作為強大後盾,給予香港攻堅克難、共促發展最大的底氣,香港社會對開創由治及興新局面充滿信心。

  此次預算案有針對性地推出提振經濟措施,其中最受關注、最值肯定的,就是對樓市全面「撤辣」。樓市「辣招」是香港樓市過熱時壓抑炒作、去除泡沫的措施,如今樓市情況已經明顯不同,處於不斷向下的疲軟狀態。房地產是香港經濟支柱之一,牽涉到社會整體財富、金融系統穩健,更佔政府財政收入相當大比例,社會各界已強烈呼籲全面「撤辣」。預算案積極回應社會訴求,從善如流,有利增強市場對樓市迅速回暖的信心,繼而產生漣漪效應,帶動經濟復甦、增加庫房收入。

  全面「撤辣」釋放重大利好

  香港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盛事之都,提振旅遊競爭力,吸引更多高增值遊客,是迅速刺激消費、加快復甦的有效途徑。預算案提出打造香港品牌,增撥逾10億元加強推動旅遊發展和舉辦各種文化體育活動,有助吸引遊客、促進消費。近日中央擴大「個人遊」範圍,香港要趁此加強旅遊業競爭力,豐富旅遊產品,注入經濟活水。

  除了短期的提振措施外,預算案提出多項前瞻性建議,包括發展香港成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及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提出多項生命科研和醫療服務建議,資助大學設生命健康研發院,引進科研人才及資金來港、籌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培育專利人才、設「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及「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等;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促進第三代半導體研發合作;推出「新型工業加速計劃」,以配對形式提供每家企業最多2億元資助。這些措施反映政府一以貫之重視以創新驅動發展,注重投資未來、推動產業升級,增強經濟持續發展的活力。

  投資未來 惠及民生

  預算案投資未來、增強信心,還體現在推動基建上。即使在本年度赤字過千億元、下年度赤字預測近500億元的情況下,預算案宣布繼續增加未來5年的基建開支,每年平均開支約900億元,較過去5年年均760億元增加17%,包括在東九龍、啟德和洪水橋/厦村推展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與深圳合作推展港深西部鐵路及北環線支線兩個跨境項目,共同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在未來5年,每年發債950億至1,350億元推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這些措施為促進發展、惠及民生打下更好基礎,更顯示政府以大灣區融合思維、以「北部都會區」為平台,加速大灣區互利共贏發展,拓寬本港發展空間。

  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必須把握機遇、聚焦發展。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來港考察調研,正是貫徹習近平主席聽取行政長官李家超述職報告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體現中央對香港發展的全力支持和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全面提振香港社會各界、廣大市民、海外投資者的信心。特區政府須敢於擔當、善作善成,努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開創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