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五年回望(二之二)

  程實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五年來,大灣區金融發展堅持多元發展,積極推動生態共創。一方面,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支持大灣區綠色發展步伐加快,香港綠色金融中心建設邁向更高層次。自2018年香港提出1,000億港元「政府綠色債券計劃」後,2021年又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香港綠色債券發行體量已佔亞洲市場三分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綠色金融中心。

  同時,香港啟動「綠色金融認證計劃——ESG基金」,港交所推出全球目前唯一一家提供港幣和人民幣雙幣種結算服務的國際資源碳市場Climate平台,並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合作探索碳金融領域合作機遇,綠色金融創新產品不斷豐富。

  港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層次提升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成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的重要抓手,圍繞打造球領先的數字資產和數字金融中心目標,香港Web 3.0產業快速發展。2022年以來,以太坊、比特幣為投資標的的多個ETF資產引入港交所,香港證監會正式出台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新發牌制度,香港金管局開啟數碼港元e-HKD先導計劃,並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試點,香港數字金融業態更加豐富,跨境和線上使用場景不斷拓展。

  持續助力「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也是重要節點,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充分發揮了資金融通功能,持續助力「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有效滿足了企業「走出去」、國際產能合作湧現的資金需求和風險管理需要,提升了香港作為國際領先融資平台、離岸人民幣樞紐、綠色金融中心的優勢地位。並且,依託大灣區多層次資本市場、高度集聚的金融機構和豐富的超高淨值客戶資源,香港家族辦公室業務快速發展,資產和財富管理規模排名亞洲第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標全球、奮勇爭先,跨境金融合作成果不斷湧現,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當前也進入了縱深推進的新階段。

  展望未來,以金融強國建設為引領,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點兩地」全新定位為目標,在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獨特優勢不可或缺,通過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共建打造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對接國家戰略歷史性機遇,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必將為香港繁榮穩定注入新的動能,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譜寫出新的高質量發展篇章。

  深化金融合作做好「五篇大文章」

  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未來還將大有可為:一是統籌用好香港資本市場功能,構建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為科技領軍企業、重大項目、卡脖子領域、「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全價值鏈金融服務,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二是有效發揮香港綠色金融中心優勢,探索構建統一的大灣區綠色金融標準,豐富綠色金融產品,提升對大灣區新能源體系、綠色低碳產業、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的多元化、全鏈條綠色金融服務能力。三是更大範圍推進普惠服務體系,更高水平推進跨境貿易與投資便利化,簡化大灣區小微企業和居民賬戶管理;有序推進粵港澳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豐富互聯互通品種、放寬投資主體門檻、完善互聯互通基礎,讓大灣區更多居民受惠海內外市場投資紅利;積極支持涉農產業、新型農業以及民營企業海外上市發債等金融需求。四是不斷強化香港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功能,發揮專業優勢,服務大灣區投資者跨境理財、財富管理、保險等需求。五是加快推動大灣區金融數字化轉型,加強金融科技載體建設,以監管沙盒為突破口,進一步探索大灣區在數字資產、數字貨幣、數字貿易、在線投資、移動支付等領域等合作,提升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