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以這樣玩系列之藝行篇】豐富展覽表演節目等你來體驗 為藝術而來 因城市而留

◆在科學館可以看到科學類的展覽。
◆在科學館可以看到科學類的展覽。

◆香港科學館
◆香港科學館

◆香港演藝學院經常有話劇、音樂劇上演。
◆香港演藝學院經常有話劇、音樂劇上演。

◆國際級經典音樂劇《貓》多次來港演出。
◆國際級經典音樂劇《貓》多次來港演出。

◆藝發局黃竹坑新址。黃依江 攝
◆藝發局黃竹坑新址。黃依江 攝


◆到香港藝術館可看「米羅的詩想日常」展覽。
◆到香港藝術館可看「米羅的詩想日常」展覽。

  對於醉心文化藝術的旅客,香港中西融合的國際化表演和展覽最具吸引力。消費與休閒娛樂並非是文青來港旅行的首要目的,他們更注重的是藝術審美的享受,眼界的開拓,思想的碰撞,以及精神層面的追求。因此,在「住」與「行」方面,他們有着自己的要求與準則。若能迎合他們的需要打造更適配的體驗,相信延長遊玩和逗留的時間會成為眾所趨之的需要,來香港走一趟文化藝術之旅絕對可行!◆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焯羚

  遊覽國際都會都想到參觀博物館,香港擁有各類博物館30多座,最具知名度的莫過於位於西九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M+博物館,觀眾可在此欣賞東西方的藝術品和文物。同時,位於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香港科學館、香港歷史博物館,以及位於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等,也都主題鮮明、各具特色,如香港文化博物館中便有「瞧潮香港60+」、金庸館、兒童探知館、粵劇文物館、徐展堂中國藝術館、趙少昂藝術館等。若聚焦於某個詳細分類,還可到訪位於香港公園的茶具文物館,館內展出各種中國茶具及茶藝相關文物;而位於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曾是重要的軍事基地和戰場,可帶觀眾重溫香港近600年的海防歷史;再如位於柴灣的羅屋民俗館,本身便是一間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客家村屋……還有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香港文物探知館、孫中山紀念館等,均是收藏、修復、展出、研究及詮釋香港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香港的多元文化。香港的博物館除少數象徵性地收取門票費用之外,絕大多數免費面向公眾開放,同時,中上環還有一些私人博物館、美術館,總能滿足文青所求。

  「藝術三月」串聯文藝行程

  欣賞表演藝術也是旅遊中的好節目,如往美國紐約的遊客必然要買一場百老匯經典劇目,體驗欣賞《歌劇魅影》或《獅子王》,而香港政府也已開始關注如何將香港的旅遊和藝術產業互相結合的問題。最近將Art Basel Hong Kong、Art Central、香港藝術節、香港影視娛樂博覽等文化藝術盛事串聯在3月發生,讓它成為名為「藝術三月」的品牌推出,對外推廣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整月都在推動一系列的藝術文化活動,全世界的遊客更能注意到香港3月的動向,尤其文化藝術愛好也能更容易計劃行程,這正是香港把文化藝術和旅遊互相結合的其中一個方式。

  然而,除了3月有盛事外,其他月份如何?其實愛好欣賞文化藝術表演或展覽的旅客不必擔心,香港每月都有國際級水平的藝術活動及富本土特色的表演和展覽。

  香港並不乏表演文化藝術資源,無論是香港話劇團、舞蹈團、交響樂團、中樂團,還是私人劇團,香港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表演節目可以看到,外國表演團隊的音樂劇、舞蹈劇、流行音樂演唱會等文藝活動在紅磡體育舘、香港文化中心、戲曲中心、香港演藝學院、高山劇場……每當巨星開演唱會,你會發現不少歌迷由北京、上海等地飛來睇騷,加上現在灣區交通方便,當國家級的表演節目(通常只在北京、上海上演)在港演出也吸引不少灣區人專門來港欣賞。目前香港有自己的經典劇目,可以看到眾多有水準的表演項目,如香港話劇團的舞台劇《天下第一樓》、音樂劇《大狀王》,又或者粵劇《帝女花》等等,對熱愛中西交融文化氛圍的旅客極有吸引。若要看電影,除不計其數的中外新片不斷放映外,亦有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節及夏日國際電影節。

  設施要利喜愛文旅體驗客人

  香港又可以怎樣利用現有資源,為傾心文藝的遊人打造更為貼地的文旅體驗?對遊客來講交通方便很重要,首先要設計行走博物館的往來交通線路,展覽節目內容在官網上介紹清楚詳盡一些,同時更新要快。

  另外,對於又非話劇迷、又非粵劇迷、又非舞台劇迷的普通旅客而言,如何構想出非去不可的場館,非看不可的演出?遊客又有什麼「必看不可」?博物館劇場的設計外型與恒常項目的關聯性都要花心思,令旅客印象深刻,記得要看什麼類型表演節目就去那一地標性場館。

  經典地標仍然是吸引來港遊客的主要因素,比起宣傳某一表演團體或劇目,其實定點演出會是更有效的宣傳方式。當遊客去到戲曲中心,便想到要觀賞《大狀王》,去到高山劇場或新光戲院,便知道要看《帝女花》,在香港大會堂便想要看「麥兜系列」音樂會……如此一來,便能令這些知名場館不再只是一個打卡的地標,拍完照便離開,從而延長遊客在港逗留的時間,也將香港本地的經典劇目帶入來自內地和其他國家觀眾的視野,讓文旅遊覽的概念深入人心。

  香港有自己的經典劇目,但遊客卻對此知之甚少。若要催生遊客也能眾所周知的「必睇」演出,旅遊發展局不妨支援各大劇團對遊客進行針對性的宣傳,以贈票的方式吸引遊客入場觀賞,真金不怕火煉,必能產生口耳相傳的後續宣傳效果。

  宣傳值得駐足的「小眾風景」

  本土藝術空間與畫廊,近年似雨後春筍般湧現。昔日在香港要拜訪當代藝廊,多數人自然會想到中環,而近年越來越多的海外或本地畫廊選址工廈林立的黃竹坑,令這裏成為新興的藝術集散地。但縱觀內地社交平台,對於新晉藝術聚集地的宣傳並不多,畫廊與畫廊之間缺乏聯繫,對於現今的黃竹坑,遊客只知有海洋公園,不知還有藝術空間。雖然私營畫廊一般不獲政府提供直接支援,但如此寶藏而隱秘的「小眾風景」,與其留待旅客自己發掘,不如由官方先聲奪人將現有資源整合,為遊客規劃數條新鮮的文化旅遊路線。

  由黃竹坑至田灣大約半小時的腳程,非常適宜舉辦導賞團引領遊客觀賞。這裏的當代畫廊呈現着世界各地最新的藝術成果,可以說是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饕餮盛宴」,而工廈外牆又布滿藝術塗鴉,無論畫廊內外,都有值得駐足欣賞的藝術元素。

  隨着香港藝發局新址落戶南區,現下正是一個不錯時機,以協助統籌及宣傳南區新興藝術文化。早前曾舉辦過的「南區藝術日」,或可以擴展為「南區藝術節」,通過畫廊之間的統籌合作,以一連串展覽、表演、講座、工作坊等活動充實藝術節,並提供交通接駁等配套服務與優惠,推動「小眾風景」變為新的藝術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