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風景】在「盛事」中感想

  呂書練

  為刺激經濟和吸引遊客,政府今年加大推動「盛事」,這是好事。但好事多磨,先有訪港球星臨陣不上場,大傷粉絲感情,再有巨型心心活動效益受質疑,接着原定3月在港舉行的Dior男裝騷也延緩……似乎,好心的政府常有難言苦衷。

  香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起因有「回歸」議題,備受內地和西方關注,前者關心這個被迫跟「母親」分離一百五十年的遊子的情感歸宿,後者關注這個西化城市在回到母體後如何定位,令這個在上世紀中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島」一下子成為世界矚目的「國際大都會」。 但在跟「國際」打交道時,我們付出不少代價。

  由於歷史的原因,不少港人心中的「國際」,其實是英、美、日、韓等幾個國家;這些國家富裕,有經濟實力令其文化強勢,並努力向外推銷,有值得借鏡之處;但「國際」並不止這些;而且,市民看多了,也想有些新鮮感的。

  有人總擔心,香港變成中國其中一個城市會失去競爭力,這是偽命題。自1997年7月1日起,香港就是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因應其特殊歷史,中央政府讓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並保持「五十年不變」。但是,「特」不等於不變,不但地球天天變,資本主義制度也在變,國家正在變,國際局勢更在變。作為「特區」的香港顯然要因應世界局勢變化而調整「特區」的功能:靈活變通,並在吃老本中增加新的競爭力。所以,政府舉辦「盛事」,在發揮國際化優勢的同時,也要考慮其他可能性,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特色活動,以及內地一些著名節目和民俗活動,像上月初訪港演出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及去年10月由香港中樂團舉辦的「香港鼓樂節」等,如果能大力宣傳並加大規模,也可以成為「盛事」。

  以前,內地個人遊訪港主要是購買奢侈品,但隨着內地各地「自貿區」的完善,以及西方奢侈品店在內地愈開愈多,香港已沒有了因免稅而價格低的優勢。與此同時,西方大牌為了更大的市場,也傾向在上海、北京舉行時裝騷,甚至在廣州和深圳。這是為什麼Dior只把男裝騷在港舉行。但在時尚界,女裝秀才是主場。所以,政府在爭取國際關注時,需要有底線思維,更要把眼光放大、放遠,尋找、把握和創造新的國際機會和掌有更多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