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客聚】重逢乳源恩師 夢回小學時光
伍呆呆
春節期間陪父親到粵北山區尋舊的終點站是乳源縣的桂頭鎮。
父親曾在乳源工作過幾年,我也在乳源度過了童年最美好的時光,父親調離以後,我跟着離開乳源,再沒有回去過,後來我寫了一篇《夢裏的童話故事》,記錄了我小時候在乳源生活的一些片段,並把它收進我的隨筆集《呆呆為梅》裏。
記憶裏從韶關到乳源非常遙遠,沒想到如今駕車僅半個小時就到了父親從前駐地的村莊。一路上村莊的變化大到連對這裏印象深刻的父親都完全不認識了,從前那些低矮的泥磚房如今都變成了一棟棟整潔漂亮的小樓房,我們的車子聽着導航的指揮在一棟院牆上爬滿炮仗花的小樓前停了下來,一打聽,這裏竟是我的啟蒙老師鄧有古的家。
於是,闊別40多年,就在彼此的驚訝、喜悅與激動中與老師重逢了。令我感到開心的是,年近七旬的老師仍舊精神矍鑠,除卻白了頭髮,多了皺紋,老師仍舊是我記憶中的樣子,濃眉大眼,乾淨的眼睛裏依然閃着堅毅的溫柔的光,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數十年前的時光。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才5歲,村裏的小學校只有一二年級兩個班,那時年僅20歲的老師是學校唯一的老師,包攬了兩個班的全部教學工作。學校的學生不多,上學的日子卻是很有趣的,因為老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那個年代大家都窮,鄉下的小學校更窮,教室裏只有破舊的課桌而沒有凳子,老師和孩子們每天上課都需要從家裏搬凳子到學校去,下課再搬回家,於是鄉間小路上總能看到老師扛着一張木椅子,幾個孩子抱着小木板凳走向學校的景象。天熱時老師上課總穿着拖鞋,遇上孩子調皮的時候會脫了鞋子用腳趾頭去夾孩子的光腿,孩子便又叫又笑……學校就在鐵路旁邊,新來的外地學生沒見過火車,上課時聽到火車經過,跳起來就跑出去看火車,老師也不阻攔,末了,課本上有關於火車的,便多教他一些。
我讀完二年級之後又再讀了一次二年級,便憊懶起來,有時不去上課,就鑽進村民家的稻草垛子裏睡覺,有時跑到山上去摘野果,遲到了,到課堂上還問老師自己摘的果子能不能吃,老師像對其他學生一樣,從未因為我逃課而發過脾氣,對我惡作劇般的問題也會耐心解答。又因父親工作忙,常把我「寄存」在老師家吃晚飯,等父親下夜班,老師還會趁機抽空給我講課本裏沒有的故事……讀完第二個二年級,我隨父親工作調動轉學到了英德鐵中,鐵路子弟校裏有自己的小圖書館,我在那裏看到了老師曾經講過的故事,就像老鼠掉進米缸裏,讀起書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這次重返乳源,在老師家住了一天,與師母夜聊,才得知當年的老師最初只是代課的民辦教師,但他為了教書育人,就此留在了學校,一直在講台前站到退休,把自己的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如今老師退了休,與師母一道含飴弄孫,再侍弄一些院中的花草、地裏的菜蔬,日子也過得童話般寫意。
離開的時候老師和師母拿了自己醃的臘肉,曬的菜乾和才從地裏摘的各種蔬菜給我們裝了一車,我和老師、師母玩笑:這簡直就是女兒回娘家的待遇了。而這樣的「娘家」,今後我自然是要常常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