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新財案着重保活力穩信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其中樓股和債券等方面迎來重大利好政策,除了繼續穩固對傳統歐美資金的吸引力,亦致力開拓中東等地區新資金來源,樓市全面撤辣並相應推出按揭逆周期措施,「睇餸食飯」繼續寬免差餉、薪俸稅和利得稅,打造香港品牌等系列措施,可謂四平八穩,為恢復市民信心,保持經濟活力和謀劃未來發展作出鋪墊。
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政經環境,新財案充分考慮本港的城市特色和定位,從金融和地產這兩大稅收行業作為主要切入點。股市方面,政府致力開拓新資金來源,包括推動在中東上市追蹤香港股票指數基金(ETF)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貿易角色。債市方面,政府將發債1,200億元,包括500億元銀色債券和200億元綠色債券及基礎建設債券,以推動普惠金融及提高市民對基建項目的參與感。
樓市方面,政府即時全面撤辣,昨日起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更令市場驚喜的是,當局亦適時修訂銀行按揭監管指引,包括調整自用住宅物業及非住宅物業按揭成數,並暫停實施物業按揭貸款假設利率上升2厘的壓力測試要求等。市場普遍認為此舉可刺激增加樓宇買賣成交量,有利「高才」置業和留港發展,庫房的賣地收入及總印花稅可望大幅增加。
民生方面,面對2023/24年度逾千億的巨額財赤,理財上必須更加審慎,財案「派糖減甜」實屬預料之中,同時加稅方面亦少於市場預期。黑暴之後加上疫情三年,本港猶如一個扭傷腳的行山者,不應加大背囊負重。過去歐洲財務危機亦顯示,在經濟不景時削減政府支出和大幅加稅,令已受傷的經濟加重負擔是不明智的做法。因此,新財案增撥逾10.9億元加強推動旅遊發展,並為未來3年預留1億元宣傳盛事,兼顧了市民和公共財政的實際情況,是相對「穩陣」的平衡舉措,有助鞏固市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炊」,當局在財政資源相對緊絀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兼顧市民生活壓力,布局社會發展長遠,鞏固經濟復甦勢頭,措施方向正確。在開源方面,如何適應新經濟模式對稅制加以完善,全面堵塞稅收流失,仍值得進一步加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