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日常/友誼之所以永固\米 哈
還記得在畢業紀念冊上寫下或收過的字句嗎?「my pen is blue,my friend is you」、「記住m,記住e,記住m and e,記住me」、「萬里長城長又長,我倆友誼比它長」……每字每句,都是我們對友誼永固的一個祝願。
祝願,因為它的難得與可貴。伊比鳩魯說到:「人們設法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其中最重要的渠道就是交朋友。」亞里士多德與伊比鳩魯所見略同,認為人是重視友情的群體,「沒有人會選擇無友而獨活,縱使享盡世間萬物。因為人類是社交動物,生來要與他人作伴。」
亞里士多德進一步將人際關係分為三種,第一種建立在利益上的往來;第二種建立於共同興趣或喜好;第三種則建立於真實的友情上,於是你會希望對方一切順利,「對朋友好,一切只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人,而不是出於任何附加條件。」
在此,亞里士多德認為,只有第三種關係才有機會達至友誼永固。首先,利益是不可靠的,它可能因為時勢、身份、目的之改變而使人聚散,甚至有時令朋友成為對頭人。這讓人想起司馬遷在《史記·汲鄭列傳》提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換言之,只有在生死關頭、貧富變化,或貴賤地位交替之時,才能夠看清楚友誼之真相。水落,石出,當既有利益消失,才讓人看得見誰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朋友。
另外,因共同愛好而來的友情,雖然單純,但也不一定永固。試問我們曾經有過多少種喜好呢?踢球、唱K、桌遊等等,只要你不再參與其中,那一個朋友圈子也自然慢慢離你而去。
又說,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朋友是多多益善的嗎?亞里士多德自問自答:「當然不,只要避免獨自一人就好。」
的確,朋友不必要多,不真誠的友誼更不用強求永固,只要在生命中遇上了一兩個不計死生、貧富、貴賤的好友,那已經是大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