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里/「探案」之趣(上)\葉歌
二○二三年春天獲得美國梅隆人文基金會「永恆人文」倡議下的研究基金。我參與的課題由四所美國文理大學聯合申請,為期兩年,研究各校反抗黑奴制的創校精神如何體現於東亞留學生的在校經歷中。根據基金會標準,我們需要通過展示人文研究的獨特方法、問題和目的提升人文學科的魅力和聲望,不但要吸引學生來上課,更要幫他們達成「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目標。我調研自己任教的美國格林內爾大學中國留學生的前世今生。
去年暑假與學生助研在大學檔案館翻閱資料,並向校友會求助,整理出十九到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留學生名單。但只有英文名,沒有中文名,無法確認他們到底是誰。另外,有些應於某年畢業,但畢業典禮名單中卻不見名字,不知他們是轉學、退學,還是完成了學業。在內地查找辭書,成果寥寥無幾,倒注意到一些遺漏、錯誤。後來靈機一動,想到現有信息顯示二十世紀初不少中國留學生是南開中學或清華學校的校友,據此溯源,找到一些名人。接着「滾雪球」,以他們為起點,通過查看他們交遊的朋友圈、校友群又有了新發現。
歷史研究有時像偵探案子,要苦尋線索。但「探案」每有意外驚喜。過去一直以為中國校友最早於一九一四年入學,後來發現第一位華裔校友Sing Bo Moy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二年就在校學習。而且,他通過大學朋友幫助於一八九一年歸化入籍,後因美國的排華法案,國籍又被取消。這位華人校友的曲折遭遇不僅填補了校史和中國留學史、移民史的空白,更揭示了華裔在美遭受歧視的過往,有助於伸張社會公平正義,符合「永恆人文」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