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投資的秘訣/獨立判斷是投資關鍵\胡總旗
每年初,各大機構專家都會例行公事,預測當年股市將升多少,或者吹噓一下自己本年度的「十大金股」「十大預測」。但很奇怪,可能是因為人類樂觀的天性,我好像沒有看過專家預測當年將會下跌多少,或者預測「十大熊股」。2023年股市慘不忍睹,年初有哪家機構預測股市下跌多少呢?
樂觀是人類的天性,人人都喜歡聽好話。牛市來了,人人都可以自誇為股神;但當熊市驟至,則大部分都變成了牛鬼蛇神。股市上漲,所有人都是數學家;股市下跌,所有人都是哲學家。何況牛市熊市機會各佔一半,猜中機會高達50%,再說也沒有哪位投資者會記得上一年各位專家發表過什麼「高論」。
股市升跌自有其內在規律,並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們總是喜歡尋找解釋,通過解釋尋求內心的安慰。於是,各類專家也好,「磚家」也好,都各適其適地尋找到了立身之地。
雖然股票專家的分析一錯再錯,但每次預測股市,仍然有不少信徒。勇於認錯、永不改過是大部分專家的特點。他們會隨着形勢改變,不斷修正自己的看法,以求在變幻莫測的股市中生存,但很少公開承認自己錯看市場而改過。反正今年上半年如果股市不如預期,那麼下半年有機會反彈,不然就是明年一季度復甦。
市場存在非理性特質
總之希望永遠在明天,而看好者永遠都受人歡迎。專家們總能為行情上漲找到原因,因為經濟面從來不是全黑或全白的。如果無法說明當前的經濟現狀,那就用未來的正面發展來解釋上漲趨勢。至於下跌,理由當然可以找到一大堆,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歸咎於市場的不理性。問題是市場何曾理性過?在一個非理性的市場討論理性,其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股市專家的工作只是出售觀點,以撰寫分析報告賺取生活費,許多應景之作純屬職業需要。資訊太多,讓人眼花繚亂,是禍不是福也。投資者如聽到謠言就入市,缺乏獨立判斷,就算有再多錢也不夠輸!
2021年初,幾乎全部內地投資機構專家都一致看好港股市場表現,搶奪港股定價權之說甚囂塵上,南下港股資金洶湧而至,看好的理由非常充分。
專家認為,過去港股定價權長期被海外投行主導,QDII基金開閘、深港通和滬港通開通後,內地資金持續南下,成為港股市場最重要的增量資金,話語權也隨之提升,港股定價權逐步從外資轉向內資,未來南下資金將重現過去數年北上資金影響A股的歷程。港股利好因素何其多也。但結果是,港股高光時刻即巔峰時刻,從2021年一路下跌,迄今未知何時止跌。
回顧歷史,內地資金已是第三次進軍香港,爭奪港股定價權。第一次是2015年上半年那輪轟轟烈烈的牛市,A股大漲後,資金大舉南下,但恒生指數在2015年4月底見頂,比A股還要早一個多月,搶籌資金只得折戟而歸。第二次是2018年初,內地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奪回港股定價權呼聲再起,結果大家應該都還記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A股和港股全面走熊,港股當年跌了13.6%,創下7年來最大跌幅。
前兩次都不太順利,每次內地資金爆炒港股後,結局都是一地雞毛,專家說:「這次不一樣」!殊不知「這次不一樣」是最貴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