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談/無緣異香\吳 捷

  圖:香菜,又名芫荽,烹調中經常出現,亦可作藥用。\資料圖片
  圖:香菜,又名芫荽,烹調中經常出現,亦可作藥用。\資料圖片

  回國探親時,常陪老媽去街市買菜,她負責選菜、付錢,我負責發呆、拎包。有的小販,小恩小惠,買他家的蔬果,他就不由分說,塞給一把香菜。拎着大包小包回家,香菜從包裏探頭探腦,好像一叢綠蜈蚣,散發迷之氣息。

  香菜,這名字首先就不對。不少人覺得它有肥皂水味、臭大姐(蝽象)味,還有人認為是臭橡膠味、臭襪子味。第一次吃香菜,是小時候在舅舅家,餛飩湯裏漂着幾根從沒見過的長條綠葉植物。「這什麼呀?」我問。年長我十三歲的表姐輕鬆答道:「香菜!」出於對她的信任,我吃了一大口,然後……差點當場把五臟六腑全吐個乾淨。不是昔日北京胡同裏公共廁所那種轟轟烈烈卻單單純純的臭,而是一股東拐西繞揮之不去的氣味,浸潤黏濡,幽鬱氤氳,陰霾帶霉,久久不散。

  香菜自西域傳入中土,原名胡荽。《本草綱目》說它「莖柔葉細而根多鬚,綏綏然也。」故名荽;「今俗呼為蒝荽,乃莖葉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再後來,愛芫荽的人美其名曰「香菜」。可是,某個討厭香菜的古希臘人,認為香菜氣味近似壓爛的臭蟲(koris),所以稱之koriannon,後來拉丁化為coriandrum,最後成為古法語和英語的「香菜」:coriander。

  互聯網時代,在網上可以就任何事物找到同好或同惡。跟我一樣不喜歡香菜的人,把每年二月二十四日定為「世界討厭香菜日」。作為眾多非正式的網絡節日之一,這一天大家齊聚虛擬空間,抱團取暖,傾訴對香菜的討厭嫌惡憎恨鄙視輕蔑恐懼防不勝防之情:竟然有人膽敢喜愛香菜,欣賞香菜,不可一日無香菜。是可忍,孰不可忍!

  比如廣東的芫荽皮蛋鯇魚湯。比如台灣的「香菜皮蛋豬血糕」披薩。比如去年三月,日本二百餘家必勝客門店推出的限定款「香菜太多」(パクチーすぎて草)披薩,每一個毫不吝惜,狠狠用了三棵香菜,彷彿長了茸茸一層香菜草原。有日本受訪者表示:「納尼?誰會買牙膏味的披薩?」「如果在櫃台點餐,說出食品名稱會很尷尬呢。」結果「香菜太多」賣出預期的兩倍還多,原定供應期間因而延長十四天。不過日本必勝客官網有小字:本品香菜氣味強烈,約會前請勿食用。日本超市還出售香菜餃子,香菜味的雪糕、薯片和糖果,甚至香菜香水。「以香菜為前調,中調為茉莉,後調為麝香。」什麼鬼?

  討厭香菜與否,據說同基因有關。因為某一影響嗅覺的基因突變了,人就會對香菜莖葉中醛、烴類化合物的氣味非常敏感:它們與人的腦回路搭不上,擰巴的結局,就是與香菜徹底無緣。好在香菜之味不耐高溫,起鍋前撒一把,迅速關火,否則異香盡失,愛香菜者不過饞癮,恨香菜者如蒙大赦。

  因各人先天與後天的情形大相徑庭,同樣的東西能聞出不同氣味。有人為親友而勇嘗異味、捨命陪君子;也有人因自己不喜某物而禁止旁人觸碰。遂了自己的心,卻拗了別人的意,我所不取。梁實秋《烤羊肉》寫同窗張心一,甘肅人,極嗜葱蒜,夫人來自江蘇,家中禁食葱蒜。梁實秋居青島時,張心一造訪,只求一盤大葱。梁實秋奉以大葱及家常餅,「心一以葱捲餅,頃刻而罄,其他菜餚竟未下箸,直吃得滿頭大汗。他說這是數年來第一次如意的飽餐!」

  中國北方受遊牧民族及回教影響,多食羊肉。十四世紀初,元朝皇家飲膳太醫忽思慧著《飲膳正要》,記載眾多以香菜調味的菜,如肝生(生羊肝)、紅絲(羊血麵)、茄子饅頭(羊肉、羊脂、羊尾子、嫩茄子餡的包子)、羊肚燒大雁等。雖收錄於「聚珍異饌」卷中,這些菜式現在看來有些過於粗陋生猛了。敢情元朝的皇上們每天就吃這些?難怪要以大量香菜去腥。老北京需香菜增色添香的菜餚不下十多種,比如羊雜碎湯、羊霜腸。翟鴻起《老饕說吃》提到,有些老北京人吃羊肉汆麵,沒香菜就寧可不吃。這才是真正的吃貨:未必食前方丈、炊金饌玉;但該講究的地方,哪怕是細節,也絕不含糊。

  翟鴻起老先生還說,涮肉必須放香菜,是為解腥同時解表:吃了涮肉不舒服,香菜可以調解;「該不該用,愛不愛吃,不能混為一談。」因為不愛吃,做菜該用香菜卻故意不用,那道菜就非但缺滋少味,而且做得不對。個人喜好不能影響「正道兒」,烹飪也不例外。好在香菜屬於花椒一類的調味品,不是解餓解饞的食物,大可用後即棄,不必進食。

  嗅覺的光譜上,有些物體處於香和臭這兩個極端,異議較少:多數人天生喜歡桂花的芬芳、烤肉的濃郁,厭惡臭冬瓜、北歐醃鯡魚。最受歡迎的食物,通常居於兩極端間的中點附近,沒太多奇香異臭。比如白菜、蘋果、黃瓜,溫柔敦厚,心平氣和。至於一些人聞來稍有怪味的芹菜、胡蘿蔔,或者更加揚芳散烈的大葱大蒜、韭菜香菜,都是多多少少偏離了中和之味,卻未臻極端,所以世人愛恨情仇,爭訟不休。

  隨着年紀漸長,我對香菜不再那麼恐懼了。點綴湯菜,可以接受,直接食用,尚無勇氣,因此無緣許多人間美味。如果你喜歡香菜,說明它打開了你的心扉,你和它前生有緣,八字相合,今生注定氣味相投,餐餐相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