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持續為社會創造財富才是真慈善」

  宗慶後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慈善事業的先行者。但他的慈善觀點有些與眾不同,他認為「只有持續地為社會創造財富才是真正的慈善」,企業家若把辛苦賺來的錢用來投資,就能產生更多的就業機會,能為國家和社會帶來更多財政收入。

  2010年當宗慶後首次成為中國內地首富之後,因婉拒了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在中國舉辦的「慈善晚宴」而備受外界關注。當時他就表示,他想捐不用勸也會捐,不想捐誰勸也沒用,但從內心來說,他並不欣賞動輒就捐資產的慈善行為,因為在他看來,捐出全部資產的行為背後,不過是無法支付高額遺產稅和企業避稅的變通做法,並不是真慈善,只有持續地為社會創造財富才是真正的慈善。

  「有錢人的錢多到一定的程度,這些錢就不是自己的,它應該是社會的,要為社會帶來更高的綜合收益。」日常生活中,宗慶後簡樸無華,一件夾克、一雙布鞋是他的標誌着裝,因而還被坊間稱為「布鞋首富」。他曾在一場訪問中透露,自己每年的個人開銷大約為5萬元(人民幣,下同),1,000萬元之外的財富其實都是社會的。

  建81生產基地招員工三萬

  在宗慶後看來,把娃哈哈做成世界一流的大品牌,讓更多人因為娃哈哈的存在而生活無憂,這樣才是大善。他曾說「救急不救貧,救貧也要先造血」,所以除了在災難後捐款外,娃哈哈一直堅持對口三峽扶貧、西部大開發等長期慈善項目。

  1994年,為響應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的號召,娃哈哈兼併了涪陵地區的三家企業,組建娃哈哈涪陵公司。這家公司的成功使宗慶後「西進北上」、靠近消費市場就地設廠的步伐越邁越大,在西部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等不斷建立分公司。目前,娃哈哈已在29個省份建有81個生產基地、187家子公司,員工近3萬。

  宗慶後在2018年的一段公開演說中表示,「我唯一的念頭是,當我真的老去,我可以對所有人說:『我這一生,並不非凡,但我幹了一番事業,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為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和這個國家提供了一些正能量。很多人因我而受到鼓舞,成為主動打造新世界的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莉 杭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