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振經濟 加快市場復甦

  俞 建

  在外圍經濟不景的情況下,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各行各業都期待財案能夠提出有效的措施去扭轉經濟逆境。筆者認為,政府既要開源節流,確保公共財政穩健,同時亦要本着應使則使的原則,制定相應措施應對不同階層的訴求,保障社會福利、促進經濟復甦,並落實長遠的發展規劃,帶領香港實現高效、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過去一段時間,受到新冠疫情及外圍不穩定因素影響,香港經濟大受打擊,去年僅錄得3.2%的經濟增長,遠低於市場預測。作為政府主要收入來源的地價收入和印花稅亦受到資產市場的升跌而下降,其中賣地收益只得約72.7億元,僅是原先全年收入目標的14.5%。種種原因導致香港的公共財政狀況出現重大變化,會計師樓德勤更預測,庫房儲備將跌至7,176億元,恐有「乾塘」之虞。

  面對財政儲備持續收縮,社會有聲音建議問責官員和公務員帶頭減薪,與市民共渡時艱,筆者對有關建議有所保留。公務員的薪酬調整一向作為市場指標,政府作為全港最大僱主,若帶頭發起減薪的話,必定會觸發私人市場連鎖反應,令私營機構掀起一波減薪潮,直接影響各行各業的發展,阻礙經濟復甦。再者,若經濟差便要求公務員減薪,做法不公平之餘亦會嚴重影響公務員士氣,長遠不利於公務員招聘及留住人才。事實上,政府內部已推行資源效率優化計劃,落實削減各政策局及部門今年度經常開支的1%,下年度會再額外扣減1%,務求進一步壓縮開支,減省不必要的花費,善用一分一毫公帑。

  要改善香港目前經濟狀況,政府除了要審慎理財,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更重要的是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經濟發展注入長久的活力。財政預算案公布在即,有不少政黨及社會人士都提出開源的辦法,例如開徵「資本增值稅」、「陸路離境稅」,甚至是「消費稅」、「商舖空置稅」等,亦有學者支持政府進一步調整公共收費。筆者認為,部分建議值得深入探討,但當局在處理徵收新稅時需小心謹慎處理,平衡財政收入的需要和市民的承受能力,以及對投資市場和經濟的影響,避免產生反效果。

  而面對目前住宅市場交投持續疲弱,政府亦應順民意全面「撤辣」,盡快拆牆鬆綁,撤銷買家印花稅、額外印花稅,讓本地樓市回復自然健康的流轉,推出更多誘因吸引外來資金投資,激活本地樓市,並維持樓市供需關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