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綠皮火車」的年代

  張武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內地對外開放取得輝煌成就,鐵路交通以燃燒煤炭的蒸汽火車為主。當時火車的車廂通常都是以「草原綠」為底色,並在車窗外上下各塗有一條黃色線,人們稱它為「綠皮車」。

  在偏遠僻靜的山區,有數不清的家庭,要依靠這些「綠皮車」才能「走出去」,我從家鄉永定去福州一趟都要兩天才能到達。

  那時的「綠皮車」,速度慢,設施差,但票價便宜。車廂內沒有空調,用的是老舊的電扇。許多列車由於年久失修,缺乏保養,導致座椅、臥具破損,環境骯髒。列車上扒手也多,乘客錢財被偷事件經常發生。

  1986年秋季,我剛剛離開學校步入社會,由於在山區成長,不諳世事,嚮往能夠在大城市裏工作生活。同村有幾位小學同學在福州讀書,其中一位在一間警校,於是相約與他結伴同行,前往福州探望在省城工作生活的叔公、堂叔及姐姐。

  我提前幾天就準備好去福州要帶的東西,當年要龍岩市才有通火車。早上啟程乘車到縣城,再乘車前往龍岩,龍岩到福州只有晚上9點多鐘開出一趟車,要繞道漳平火車站,第二天下午3點多才到福州,從龍岩坐火車到福州一趟就要十六七個小時,下車時臉粗粗的,身上也黏上了許多黑煤灰。這是我第一次坐火車。

  如果我們想出遠門,主要選擇的交通工具還是「綠皮火車」,那個年代高鐵線非常少,沒有現在這麼普及。「綠皮火車」的速度雖然慢了一點,但是它的價格便宜,成為普通打工仔的首選。到了現在,高鐵速度雖然快了很多,但是價格也是比較高的,所以對於那些經濟情況不是特別好的人來說,他們更加傾向於選擇價格低一點的「綠皮火車」。

  人們在坐「綠皮火車」最擔心的是自己的錢包,有可能在打盹兒的功夫就不翼而飛了。尤其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火車上可以說是扒手氾濫,幾乎每節車廂都有。有不少在外辛辛苦苦工作了一整年、好不容易賺到一點兒錢的農民工,開開心心地準備回老家過年,最擔心的是怕錢包會被扒手盯上。所以在火車上他們連眼睛都不敢閉,生怕自己一眨眼的功夫,錢包就被扒手偷走。

  「綠皮火車」在上了年紀人的心裏留下了固有印象,就是車上的扒手特別多,一不小心就會被偷了東西。很多扒手都是團夥作案,有人盯梢有人行動,配合得天衣無縫。

  在「綠皮火車」上,我也曾被扒手光顧,當時年輕,出遠門身穿的衣服比較光鮮,身上放的錢財雖然不多,但容易引起扒手的注意。半夜時分,我趴在火車上擺放食物茶具的枱上打瞌睡,扒手見我衣着光鮮,以為我有錢,便擠在我身邊坐下, 伺機下手。不一會,我在迷糊中感覺有人在拉我的衣服,我睜開眼睛,果然發現有人在拉動我的衣服,當我猛然抬起頭時,扒手知道事敗,即刻將錢還給我,並說:「你的錢掉了。」然後站起身就走。他走之後,前後均有幾個人也先後離開,到其他車廂去了。當我回過神來,發現衣服內袋已被割破。而我當時沒有大叫,因為聽說扒手多數是團夥作案,當你不識趣呼叫,便會被他們群毆。

  「綠皮火車」是歷史壓過的一道車轍,那麼深,那麼真。一列列車、一條條路,承載着多少人的回憶與夢想。他們或是去異地求學,或是去外地打拚,或是去遠方旅行,或是出差工作,或是出門探親,又或是歸鄉……

  「綠皮火車」為什麼直到今天,仍能在神州大地馳騁呢?原來,「綠皮火車」建造要求低,它能夠覆蓋那些高鐵暫時無法到達的地方;這類車型的保養和運營成本也不高,票價也比高鐵要便宜得多,因此深受低下階層人士的歡迎。

  近幾十年來,我國的交通運輸業可謂是全速發展,就以鐵路運輸而言,大家就經歷了慢車、普快、直快與特快,後來又有了朝發夕至的動車,如今是無處不通的高鐵……鐵路正改變着人們的生活。

  「哐當哐當」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在「綠皮車上」的那些或痛苦或快樂的時光,深深地刻在許多人的腦海裏。「綠皮火車」承載着多少人的拚搏歷程,承載着他們的回憶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