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棄港選星」論充斥政治偏見

  文平理

  彭博發表長達50頁的所謂分析報告,說去年有4,200家跨國企業選擇新加坡作為區域總部的根據地,而選擇香港的只有1,336家,新加坡是香港的2倍多。但報告將原因歸結為新加坡「與西方關係較好」,又指企業選擇新加坡是因為「對沖地緣政治風險」,映射香港國安法的落實和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推動削弱了香港競爭優勢。彭博這種說法是結果先行的偏見,沒有客觀看待香港「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是經不起推敲的謬論。

  報告搜羅了不少數據,描述「香港在成為國際企業亞洲總部首選地的競爭中落敗,越來越多的全球企業甚至中國企業選擇新加坡,因為新加坡和西方關係較好、人才庫更廣泛、經濟多元化和稅收優惠」。

  第一,報告將原因歸結為「新加坡和西方關係較好」,是暗示香港不站隊西方就「玩完」。香港是中國的香港,從來都是背靠祖國發展,必然長遠獲益於國家的強大。西方出於遏制中國崛起的圖謀而打壓香港,正正說明了香港的獨特地位。實際上香港從來都是大國博弈的前沿陣地,近年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和技術戰,令香港成為短兵相接的地方。但從歷史上而言,香港每一次都能在博弈中不斷壯大。

  新加坡站隊西方了?絕對不是,新加坡沒有配合美國打壓中國,相反是不斷拓展對華經貿關係,兩國更在今年2月9日起互免簽證。彭博的報告將新加坡的成績歸結為和西方關係好,明顯是歪曲事實、混淆視聽。

  第二,國家安全與自由市場從來不是對立的。相反,一個穩定有序的法制環境,才有利於保障經濟的穩定發展。又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國會前年10月通過旨在防止外國干預國內政治的《防止外來干預法》,具體措施包括強制社交平台披露相關用戶訊息、刪除敵對內容,甚至封禁特定賬戶。這些條文遠比香港國安法和諮詢中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條文更「辣」。同樣的維護國安,在新加坡就無礙自由市場,在香港就要不得?這又是典型的西方雙重標準。

  報告漠視香港獨特優勢

  香港有很多獨特的優勢,是長期令新加坡羨慕的,最重要是香港得到中央政府的堅定支持。正在香港考察調研的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帶來了中央對香港的關心,與特區議員和各界人士共同謀劃香港的最新發展情況。與此同時,中央公布了擴大內地來港「個人遊」的城市名單,相信支持香港經濟發展和融入大灣區的措施還會陸續有來。國際調解院早前將總部設立在香港,成為世界上首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國際法律組織,足以彰顯香港的國際地位沒有褪色,而是不斷深化。

  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首要平台。大灣區GDP逾13萬億元,相當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的水平。香港作為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持續便利區內的人員、資金和技術往來,持續促進商務活動、人員往來,必然得益於大灣區的持續發展。另外,特區政府已確立將「北部都會區」打造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立完整的創科產業生態系統,打造第二個經濟引擎。

  上述種種,都是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的重大因素,但彭博的報告對這些優勢置若罔聞,其得出的結論也必然是以偏概全的。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西方輿論唱衰香港的論調已出現多次,但每次都被香港繁榮穩定的事實所粉碎。今次彭博的報告也只會是同一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