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城市與鳥\胡一峰

  當一座城市有了專屬的鳥,就變得不一樣了。因為朱䴉,陝南的洋縣舉世聞名。近二十年前,我在關中工作,曾專程坐火車穿秦嶺去洋縣觀看這珍稀的鳥兒。朱䴉是定居在洋縣的,還有的城市則被候鳥點綴。天鵝之於三門峽便是如此。

  三門峽地處晉豫之界、黃河之濱,仰韶文化、虢國舊地,召公祠,以及三門峽大壩、中流砥柱等,皆為絕佳景點,但打得最好的「旅遊牌」卻是天鵝。大天鵝非河南土產,牠們來自遙遠的蒙古國和西伯利亞,飛行六七千公里,在三門峽過冬,天暖後再北遷。大約是二○二○年冬天,我夜宿天鵝湖邊的酒店,晚上只聞叫聲陣陣,次晨走至湖畔,滿湖的天鵝,擠擠挨挨,十分壯觀。忽憶兒時以元宵為謎底的謎語「一群大白鵝,扑通跳下河。河水漲起來,一起趕上坡」,不想在三門峽成了實景,當然,此鵝非彼鵝也。本地朋友曾給我講述早年間三門峽人治理水域、保護天鵝的故事。自奮者天厚之,三門峽與天鵝的緣分固與天賜之環境有關,也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

  春節假期,女兒說她的好幾個同學都去了天津玩,她也想去。天津我到過多次,便自以為是地列出五大道、飲冰室、天后宮等傳統打卡目標,不料女兒的目標是海鷗。我們驅車兩個小時,抵達海河邊的老碼頭,只見堤邊車滿為患,從車牌看,津京為多,還有冀豫魯,都是來赴海鷗之約的。和三門峽相比,天津與海鷗的關係似乎更家常,沒有圈出專門景區,只有老舊岸牆上拙樸的兒童畫,流露出此地有鷗的信息。烤紅薯大叔和攤煎餅大姨滿面春風的神情則說明看海鷗不愧為時下津門文旅頂流。我們下車上堤,混入三三兩兩的人群,走走停停,欣賞獨自或成群盤旋在河面碎光之上的海鷗。牠們也來自西伯利亞,大多是紅嘴鷗,啄食着人們的投餵。

  城市與鳥,像狐狸與小王子般相互馴化,又一起慰藉了城裏的看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