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裝修公司誤導顧客 亂教拆牆改門

  左圖:市民選擇家居裝修服務,宜先了解報價單內的條款細則。\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右圖:消委會發表有關家居裝修行業的研究報告。
  左圖:市民選擇家居裝修服務,宜先了解報價單內的條款細則。\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右圖:消委會發表有關家居裝修行業的研究報告。

  家居裝修質素參差,消委會過去七年接獲1205宗家居裝修投訴,主要與服務質素、延遲完工及收費爭拗有關,涉及金額高達2.7億。消委會早前「放蛇」調查發現,不少裝修公司提供錯誤法律法規資訊,例如逾75%裝修公司稱可隨意將廚房門改為趟門、建議顧客毋須核實牆身性質就拆牆,同時不足四成報價單有列明工程細項,也有公司要求消費者在工程初期便支付八成款項。

  消委會建議提供標準報價單範本、加入七日冷靜期條款,以及設立政府認可的認證制度等。\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

  擁有一個舒適、裝潢精緻的家是不少人的畢生夢想,但裝修牽涉複雜繁瑣程序,對消費者造成不少壓力。消委會去年訪問505位家居裝修的消費者,58%受訪者表示難以比較不同報價單,55%認為市面上裝修公司良莠不齊,更有58%擔心裝修公司推銷手法誇張失實,其中每五宗家居裝修,就約有一宗(19%)曾出現糾紛,涉及工程延誤、施工質素欠佳和裝修公司拒絕「執漏」等問題。

  有機會觸犯《商品說明條例》

  消委會檢視涉及178個裝修商家的225個廣告,發現商戶的宣傳聲稱及保證過於誇張,難以求證,例如有商戶在社交媒體上聲稱提供額外驗樓服務,但實際上有其他方式收費;有公司網站表明是「零按金」套餐,職員卻表示網頁寫錯,稱「這個行業沒有公司不收按金就開工」。

  消委會提醒,商戶有機會觸犯《商品說明條例》,有利誘式廣告宣傳的不良營銷手法之嫌。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過去曾有神秘顧客向裝修公司索取報價時,竟被要求需支付訂金才可獲得報價,她批評該服務態度不理想,「打開門口做生意,簡單報價應是明買明賣。」

  根據消委會神秘顧客調查,超過75%的家居裝修公司回答可隨意將廚房門改為趟門,並向消費者提供錯誤的法律法規資訊,例如「沒有必要跟足防火要求,基本上不會被查到」、「私人物業範圍內,防火規例不適用。」消委會強調,此舉或會違反《建築物條例》有關消防安全的規定。

  去年將軍澳區私人住宅內涉嫌改動單位結構牆事件後,至今仍有裝修公司未經核實,單憑單位平面圖就向消費者提供建議,「該牆很薄,應該不會是石屎牆,所以可以打通」。黃鳳嫺批評,裝修公司某程度上將其法律風險轉嫁消費者。

  至於報價單問題,消委會以神秘顧客身份取得市場上40份報價單,大部分未提及合法合規的聲明、違約金、延工安排、報價單有效期等,另有收取四成的龐大訂金首期。

  報價單無列明延工安排等

  消委會表示,本港未有專門法律規管行業,而現有的相關規管頗為零散,建議參考英國倫敦、新加坡、加拿大及內地相關制度。

  短期而言,政府或行業組織應制訂標準報價單範本,當中列明20大涉及工程內容與價格、運作上的安排,以及保養及補償安排等事項,當中應訂立7天冷靜期,以減少爭議;以及設立調解、仲裁等第三方專業爭議解決機制,方便消費者在數個月內處理爭議,毋須事事動輒要打一年至六年長的官司。

  長遠而言,本港應設立類似「Q嘜」的認證計劃,由政府或業界組織、商會等許可認證機構,按經營模式及規模認證裝修公司,令市民能憑證找到符合標準的服務供應商,亦釋除公眾對業界的疑慮。此外,要採用具成本效益和高效率的另類爭議解決機制,以及加強消費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