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客聚】陪着父親尋舊 收穫幸福味道

  伍呆呆

  今年很難得地與父親和弟弟一同過年。

  父親年紀大了,喜歡熱鬧,弟弟帶他到香港和澳門玩了幾天,似乎意猶未盡,我便決定駕車陪父親重返他曾經工作過的粵北山區,來一趟懷舊之旅。

  這趟旅程的第一站是英德市的連江口鎮。父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曾參與京廣鐵路衡廣複線的隧道建設,有一段時間單位駐地就在連江口鎮的英德林場,我因此在鎮上的中學讀了一個學期書。大年初六下午,我們一家3人一狗駕車北上直奔連江口,到鎮上的時候天色尚早,父親因故地重遊很是激動,住處尚未安頓下來,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去他當年「戰鬥」過的地方看一看。

  從前的複線鐵路沿江而建,其中的舊鐵路如今改成了寬敞的大馬路,從鎮上到林場的車程不過幾分鐘,通往林場的小路沒有多大的變化,只是比從前更寬敞了一些,一路上父親口中念叨的他參與建設的一號隧道、二號隧道如今還在原地。站在鐵路邊,看着不時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父親滿布皺紋的眼睛閃閃發亮,嘴角的笑意藏也藏不住,那一瞬的父親彷彿穿越時光回到了從前。

  林場的小路亦是沿着溪邊修到山裏的,我們一路尋到林場深處,幾十年過去,從前我和弟弟去偷過菜的菜地還在原處,還是如同從前一樣,種着幾畦我們熟悉的生菜和菜心,而我們在水壩邊上住過的小竹樓卻是蹤影全無,堆滿木材的水壩下,那曾經清澈見底的溪水也變得渾濁了,林場如今的主人養了一群見到外人就呲牙咧嘴的大狗,下車停留片刻,我們便在大狗的吠叫聲中落荒而逃。

  離開的時候已是黃昏,車子快駛上大路時經過一片小小的沙灘,那片沙灘又讓我想起了從前,沙灘就在我們住過的家屬房下方,那時候我愛在夏天的傍晚獨自躺在沙灘上背書,看火燒雲,望着漫天的雲彩在腦海裏天馬行空地編織故事……可惜沙灘邊上的溪水如今也不再清澈,只剩下一灘淺淺的黃泥水了。

  連江口有着兩千多年的歷史。這個位於古洭水與古溱水兩江交匯處的小鎮不僅山美、水美,吃食的味道也是極美。我和弟弟都是資深吃貨,雖然身在旅遊區,亦不會把自己當遊客,江邊的河鮮餐廳和大遊船一概不考慮,放下行李就帶着父親直奔農貿市場,找到一家名為幸福樓的小餐廳,只兩條清蒸魚和一碟青菜,就吃出了小時候的味道,吃完還「唔夠喉」,又啃了一盤花生燜豬手才罷休。酒足飯飽,與餐廳老闆劉建寧閒聊,才發現我和他竟是從前在鎮中讀書時的同班同學,我只讀了一個學期就隨父親工作調動轉學離開,班上大多數同學我根本連名字都不知道,未曾想,在大家的鬢角都已有了白髮時還能夠再見。

  與舊同學的相遇是我們這趟旅行的一個意外收穫,除卻驚喜,也因為父親的滿意,如同學餐廳的名字一般,有了點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