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新質生產力成多地「新春第一會」熱詞

  龍年春節假期甫一結束,從中央到地方緊鑼密鼓部署開年工作,多個省市召開「新春第一會」或發布重要文件,圍繞拚經濟按下新年的啟動鍵。

  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產力

  廣東、江蘇等省份都在「新春第一會」上對新質生產力的工作進行了部署;上海、河北、遼寧、吉林等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山東側重招商引資;福建、安徽緊盯民營企業發展;湖南則號召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

  2023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首次提出了「新質生產力」這個概念。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重提新質生產力,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多地的「新春第一會」都聚焦這一新概念。在廣東的「新春第一會」上,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說,新質生產力欣欣向榮,實現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前景無限,廣東必須加快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向新的質態躍升,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產力、催生新質生產力。

  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則提出,要統籌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兩篇大文章,在產業創新方面,既要關注產業的未來,又要布局未來的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江蘇省內,省會南京喊出「努力使新質生產力成為最強城市IP」,新晉GDP萬億之城常州也表示,鍛造新質生產力是常州萬億之城再出發勢所必行、志在必得的重要戰略機遇。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分析認為,新質生產力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性現象,也是生產力實現新躍遷的目標。在2024年經濟工作的九大重點任務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排在首位。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要靠新質生產力的引領,在一些領域開闢新賽道以實現顛覆性的創新。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題眼

  事實上,不僅在「新春第一會」上,在近期密集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各地紛紛錨定培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聚焦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促進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強勁新動能。

  北京市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黑龍江省則計劃前瞻布局深空、深海、深地等未來產業,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這其中,科技創新無疑是新質生產力的題眼。江蘇將「新春第一會」的主題直接明確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推進會」。省委書記信長星說,以此為主題召開「新春第一會」,既是為了在全省上下更好樹立抓落實的導向,也是為了更好聚焦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

  經濟大省浙江的「新春第一會」則着眼於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科技創新所必須的資源——人才。省委書記易煉紅說,要以「大人才觀」廣開育才、引才、聚才、識才、用才、護才之路,樹牢人才是第一資源、怎麼重視都不為過的觀念。◆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