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保質無機制 平均5客1閉翳

◆裝修公司會以各種「優惠套餐」吸客。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裝修公司會以各種「優惠套餐」吸客。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消委會過去7年收到超過1,200宗有關家居裝修的投訴。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消委會過去7年收到超過1,200宗有關家居裝修的投訴。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消委會調查報告建議設立裝修公司認證制度。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消委會調查報告建議設立裝修公司認證制度。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消委會7年接1205宗投訴 高價低質擅「加料」 客戶拒付款遭滋擾

  香港有不少市民願「落重本」裝修家居構建夢想之家,惟香港裝修公司欠缺認證制度,質素良莠不齊。香港消費者委員會過去7年共接獲1,205宗有關裝修的投訴,涉及總金額逾2.7億元,涉款最高個案的裝修費高達270萬元,最近更有一宗涉160萬元的工程,質量欠佳之餘,裝修公司還擅自增加工程項目,事主拒絕「認數」後被電話滋擾。消委會昨日發布調查報告表示,逾六成被抽查的裝修公司報價籠統,且個別公司或網上配對平台更涉不良營商手法,例如對優惠承諾反口覆舌。同時,平均5名受訪消費者就有一人裝修時有不愉快經歷。消委會建議制訂標準報價單範本,且加入不少於7天的冷靜期條款,同時應建立認證計劃以提高行業質素(見另稿)。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香港消委會在2017年至2023年間接獲的1,205宗投訴當中,510宗針對服務質素;336宗涉及延遲或遲交貨,以及120宗與價格糾紛有關。

  消委會近期接獲一宗涉及160萬元工程費的投訴個案,指一間裝修公司的負責人聲稱具20年經驗,後來事主發現監工沒有註冊。消委會副主席彭楚夫透露,事主在事後聯絡負責的設計師不果,並發現工程質量惡劣,出現漏水等多項問題,且裝修公司未得事主同意下增加工程。事主拒絕為擅自增加的工程「埋單」後,就經常收到電話滋擾,只得報警求助,並考慮通過法律途徑索償。

  270萬元工程疑物料差釀蟲患

  近年最大額的投訴工程費更高達270萬元。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昨日透露,事主在交樓後發現,住所出現蟲患,室內滿布顆狀黑色小昆蟲,想盡辦法滅蟲也未見改善。事主其後委託專業工程師檢查,懷疑是裝修公司使用劣質物料,加上出現漏水滋生蚊蟲。最終消委會成功為事主爭取索償,裝修公司願意重新修復其居所。

  針對裝修工程的亂象,消委會的「神秘顧客」去年分別對59間裝修公司及14個網上配對平台進行「放蛇」,索取報價後,在香港測量師學會的協助下評估40份初步報價單,發現逾60%公司沒提供詳細報價單及初步估算收費,例如部分未有提供物料單價或項目價格的計算方法,只籠統列出價錢。即使公司有提供初步估算,但數字與實際報價存約30%差距。

  消委會放蛇揭「優惠」搵笨

  同時,不少裝修公司要求客戶支付40%首期費用,亦有裝修公司要求根據工程進度按比例支付費用,彭楚夫批評首期金額過高,令消費者需單方面面臨很大風險;建議可就裝修相關資金引入資金託管機制,更有效地保障消費者。

  消委會更發現,不少受抽查的裝修公司懷疑涉及不良銷售手法,或觸犯《商品說明條例》,包括有裝修公司在官網聲稱「0按金套餐先開工後付款」,但當神秘顧客查詢按金安排時,對方即反口指:「無這些優惠,有可能是同事在網頁上寫錯了。這行業沒有公司會不收按金就開工。」

  有裝修公司則在Facebook上訛稱,「新一輪單位招募又嚟喇,只要借出單位拍攝,可享全單高達八折優惠」,惟神秘顧客查詢優惠時,對方反稱:「這個優惠不適用。我已在報價中計了另一個更優惠的套餐給你。」

  同時,消委會去年3月至4月間訪問505位消費者,並深入了解50名於一年內進行家居裝修的受訪者,發現平均每5位受訪者就有一人曾與裝修公司發生糾紛,最常涉及工程延誤。

  黃鳳嫺承認,調停裝修相關投訴的難度高,歷來消委會有六成多的投訴個案成功解決,但裝修個案僅得兩成多成功率,期望透過今次研究可引起公眾對家居裝修問題的關注。「好多時口講無憑、口同鼻拗、各執一辭,加埋銀碼大。一到銀碼大就要來回好多轉,因為每講一次都係幾萬蚊嘅差別。所以拗來拗去,拗唔掂一係你告我,一係我告你,去到呢個階段就不歡而散。」

  消委會建議制訂標準報價單範本

  工程內容與價格方面

  ◆公司資料

  ◆價格資訊

  ◆工程項目的詳細說明

  ◆施工時間表

  ◆付款時間表

  ◆訂金要求

  保養、權利及補償方面

  ◆工程延期的安排及補償

  ◆「執漏」/保養期

  ◆終止合約的條款

  ◆終止合約的安排及補償

  ◆保險責任

  「運作」方面

  ◆確保足夠工作空間的聲明

  ◆變更或後加工程的處理

  ◆工程分包的聲明及安排

  ◆健康及安全預防措施

  ◆工程期間對已完成項目的保護措施

  ◆符合法例的聲明

  ◆完工準備

  ◆完工後清潔安排

  資料來源:消委會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