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管墮投資騙局 1年痛失1780萬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一名任職財務及行政經理的公司女高管,於去年5月透過社交媒體認識偽冒商業合作夥伴的男騙徒後,被以「高回報」誘使到虛假網站「投資」黃金及虛擬貨幣,其間又被以約260萬元的「投資利潤」誘使加大投資。騙徒又訛稱捲入法律訴訟,要求事主提供金錢援助。當事主今年嘗試套現時,騙徒失聯並暫停有關網站的使用權限,女事主始知受騙,於上周三(14日)報警求助,結果1年內被騙高達1,780萬元。
45次轉賬至29個銀行戶口
據悉,案中女事主姓周(57歲),於去年3月收到社交軟件Instagram傳來的匿名訊息,對方訛稱是來自新加坡的前商業合作夥伴,雙方隨後於通訊軟件Line繼續交談。其間,騙徒以「高回報」引誘,哄騙女事主在騙徒提供的虛擬網站開設投資戶口投資黃金及虛擬貨幣。另一名假冒平台客戶服務員的騙徒遂哄騙女事主,由去年5月至今年2月期間,先後45次轉賬1,250萬元至騙徒的29個本地銀行戶口,以作所謂的投資之用。
其間,騙徒曾分十多個銀行戶口、先後十多次共轉賬260萬元的所謂「投資利潤」至事主銀行戶口,以博取信任及誘使加大投資。
2023年9月,有自稱是事主「合作夥伴」的騙徒,以新加坡的商務捲入法律訴訟為藉口,要求事主提供790萬元的財務協助。事主遂按其指示,以現金方式取出260萬元的「投資利潤」,連同從銀行按揭套現的金錢,先後25次在銅鑼灣的實體虛擬貨幣交易店,匯款至對方指定的3個虛擬貨幣錢包。
其後,事主嘗試從上述虛擬網站提取約120萬元的投資資本,卻被要求繳交約100萬元行政費。事主未按指示繳交款項,隨後無法登入上述虛擬網站,亦無法聯絡該「合作夥伴」,始懷疑受騙。
詐騙戶口已收入「防騙視伏App」資料庫
警方經調查後發現,其中9個由騙徒提供的轉賬戶口,有6個曾牽涉較早前的騙案,並已記錄在「防騙視伏App」的資料庫中。案件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交由屯門警區科技罪案及財富調查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警方呼籲市民下載「防騙視伏App」,該應用程式將於下周一(26日)新增三大功能,包括一、自動檢查來電,若來電涉嫌詐騙和網絡風險,會即時發出可疑來電警示;二、自動將瀏覽網站與「防騙視伏App」資料庫作對比,若偵測到潛在詐騙及網絡安全風險,會即時發出通知;三是公眾舉報平台,可一鍵舉報可疑網站及電話號碼,共建風險來源數據庫,降低用戶受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