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醫療券2025灣區全覆蓋

  黃國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五周年,「9+2」城市群深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持續為民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長者醫療券增加使用點又是一例。位於廣州、廣州南沙、深圳、中山及東莞內的七間醫療機構,今年第三季起可使用醫療券,當中兩間為牙科服務機構,不僅切合內地安老港人的需要,而且為170萬名香港長者提供更多醫療機構選擇。

  大灣區融合發展強調「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加強跨境合作除要法規相適應,還要突破固有思維。今次新增的七間醫療機構,當局不再囿於「港資」兩字,而是讓非港資內地三甲醫療機構及民營醫療機構參與,值得讚賞。

  筆者就增加醫療券使用點爭取多時,認同醫務衞生局的策劃布局,選定較多港人常居的大灣區城市先行,期望局方及時總結經驗,持續深化跨境醫療合作,讓港人分享大灣區建設的成果。事實上,醫療券2015年已可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至今足有8年多,早已累積足夠經驗,期望1年之後,即2025年內,珠海、佛山、惠州、江門及肇慶都有醫療機構可使用醫療券,做到大灣區9市全覆蓋,並向「一市多點」繼續發展。

  深化跨境醫療合作,還要解決醫保問題。2022年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研究以醫療券繳付內地醫保費用,同一年,澳門推出每年1,000元醫保津貼的政策,由只包括珠海擴展至灣區9市,受惠者包括長者、幼童、中小學學生及殘疾人士。澳門做得到,同為特區的香港,好應該與澳門看齊。

  最後,本港公立醫院長期超負荷,市民輪候時間非常長。特首去年表明要善用大灣區醫療資源優勢,為香港市民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但暫仍未有公布。殷盼盡快落實以醫療券及購買服務模式,資助港人到內地接受檢查、治療及做手術,繼續完善整套福利可攜、錢跟病人走的跨境醫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