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散為器/出嫁距離\馮愛枝

  「身穿大紅襖,頭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臉上擦。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背着一個胖娃娃。」從鄧麗君的歌中,可以看出以前小媳婦回娘家路途並不遠,她是「走」得忙又忙,路上還能聽到風吹楊柳「唰啦啦」和小河流水「嘩啦啦」的聲音。

  每年正月初二、初三,很多地方有出嫁女兒回娘家的習俗,夫婿要同行,俗稱「迎婿日」。過去由於交通不便,女子的婚嫁距離受到地理限制,許多女子只能嫁到附近村莊或鄰近城鎮,「嫁人只在方圓三十里」是普遍現象,回娘家幾乎是「分分鐘」的事。在莫言的《紅高粱家族》裏,「九兒」剛滿十六歲時由她的父親做主,嫁給了約三十里外一家財主的獨生子單扁郎。這一距離還沒有今天半程馬拉松賽事遠,但在以前已經算是遠嫁了。

  隨着社會發展和交通改善,女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去選擇自己的婚姻對象,婚嫁距離也不再局限於鄰近地區,而是擴展到了更遠的地方。

  春節期間有一條熱搜新聞,一位遠嫁江蘇的河北女子因各種原因三年沒有見過父母,丈夫瞞着妻子將岳父岳母接來,妻子見到久違的爸媽直接開心地原地蹦起。我的一位小學同學,她的外公外婆家距離爺爺奶奶家僅隔一條街,每年迎婿日,她的媽媽不到五分鐘就能從婆家到娘家,想見就見,回娘家如同「家常便飯」,也可以隨時去娘家吃一碗家常便飯。到了這位同學,前幾年她跨省結婚,現在每次回娘家都是一次「千里奔赴」,省親果然成了跨「省」探「親」。

  據說女生考驗男友,除了問「你媽和我同時掉到河裏,如果只能救一個人,你會救誰」之外,通常會出的另一個世紀難題就是「春節過年,去你家還是去我家?」

  今天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男方覺得既然嫁了過來,當然要在我家過年,女方則會想「我爸媽也養了我這麼大,憑什麼一定要在你家過年?」用一句繞口的話,這個由出嫁距離引起的世紀難題,在「嫁人只在方圓三十里」的世紀,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