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規劃綱要5周年之科創協同篇】「香港科研+內地轉化」產學研對接一條龍

◆霍英東研究院「TSP紅鳥高端團隊專項資助計劃」部分重點孵化項目團隊。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霍英東研究院「TSP紅鳥高端團隊專項資助計劃」部分重點孵化項目團隊。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廣州工業智能研究院的科研技術在汽車裝配行業應用。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廣州工業智能研究院的科研技術在汽車裝配行業應用。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由霍英東研究院運營。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由霍英東研究院運營。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高民介紹香港團隊利用廣州超算資源,為香港單車運動員提升奧運成績的典型案例。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高民介紹香港團隊利用廣州超算資源,為香港單車運動員提升奧運成績的典型案例。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新型研發機構牽引 灣區科研成果落地「加速」

  香港科技大學中藥研發中心主任詹華強教授帶領團隊開展的中草藥功能性及運動補充品配方研究項目,近期成為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下稱霍英東研究院)「TSP紅鳥高端團隊專項資助計劃」重點孵化項目。項目從技術立項到跨境成果轉化,僅用了不足5年時間,團隊驚嘆於「灣區加速度」。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頒布實施5年來,霍英東研究院已經先後引進和服務了類似的香港科創團隊數十個。如今,以霍英東研究院為代表,大灣區已經集聚數百家面向產業的新型研發機構,搭建原始創新與成果轉化之間的鏈路,有力地推動了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目前,詹華強教授成果落地正由港科大畢業生鄭毓俊和曹展立主導,近期已在南沙註冊樂維多(廣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入駐研究院運營的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團隊正着手中草藥認證工作,上半年將完成口味和樣品的調試。

  「我們的技術成果在南沙做產業化,需要化學分離、成分檢測等設施設備,霍英東研究院一應俱全,完善性研究工作不需要再返回香港。另外,包括公司註冊、法律諮詢等配套服務,研究院也有完善的配套,搭建了成果落地和商業化一條龍服務鏈條。」鄭毓俊說。

  搭建成果轉化支撐體系

  2007年1月,霍英東研究院落戶南沙,是廣州市首家香港背景研究機構,2015年獲評廣東省首批新型研發機構。高民在研究院啟用之初便在這裏工作,擔任過研發總監,如今已是研究院院長。回憶起當年在這裏開展研究和成果轉化工作,他對鄭毓俊和馮廣照所擁有的創新條件和氛圍羨慕不已。

  「我從港科大畢業後不久便來到南沙,很長一段時間是開展室內定位技術研究。我還記得,當年我興沖沖地拿着技術去商場、工廠對接產業落地,結果大家都不接受,覺得我研究的東西難以落地。直到10多年後,也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的這5年,迭代後的成果才真正在醫院、機場、博物館、停車場大規模商用。」高民說。5年來,研究院一方面為香港高校團隊提供科研平台,一方面為成果落地提供一系列服務。比如,研究院與全國各地的風投機構合作,推動科研與市場緊密對接。

  「霍英東研究院推出了紅鳥實驗室,主要面向以港科大為主的香港高校教授,也推出了紅鳥啟航計劃,主要吸納和服務於孵化項目。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落地,我們有一系列的支撐體系。」高民說。

  由港科大教授繆偉豪帶領博士生馮廣照創立的廣州熱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樂維多團隊同一批入駐創新工場的項目,專注於非接觸式健康監測,為安老市場帶來智能自助健康監測方案。

  得益於港科大和港科大(廣州)在香港清水灣和廣州南沙兩個校園的互補,馮廣照在香港和廣州均有導師,每周4天在廣州,3天在香港,在科研和應用、產品研究、市場對接之間無縫切換。

  粵港科創實現雙向反哺

  霍英東研究院的業務布局,也在反哺香港本土的科研機構。在粵港兩地政府、高校等多方助力下,霍英東研究院成為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的運營單位,通過百兆網絡專線,將超算資源連接到研究院和香港各大高校。該中心至今已服務了200多個科研團隊,提供了超過2.6億核時服務。統計顯示,廣州超算中心為境外單位提供的算力服務,70%以上去向是香港。

  香港科大海洋物理專家甘劍平的團隊便使用了超過2,000萬核時,在多個關鍵技術研究上取得了突破;邵敏華教授團隊使用量亦在千萬核時以上,在氫燃料電池研發中取得全球領先的重大成果。他們表示,廣州超算中心為香港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個世界級的超算平台,可以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

  事實上,香港科研團隊借助廣州超算資源開展的基礎研究,其成果也多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進行轉化,兩地科創資源實現了雙向反哺。

  打造面向港澳孵化基地

  曾在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工作的于廣平,帶領團隊長期致力於工業自動化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科技攻關與產學研合作,如今是廣州工業智能研究院院長。同樣作為一家新型研發機構,該院聚焦工業智能領域,面向節能環保、紡織印染、船舶製造、新能源、核電、電子製造等行業領域,在大灣區開展共性技術攻關,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目前,廣州工業智能研究院正與合作方制定方案,打造一個面向港澳的孵化基地,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方面,吸引港澳一些有鮮明技術特色、應用前景廣的研究項目,在內地開展成果轉化,探索打造「科研在香港、轉化在內地」的新模式。

  「我們計劃打造的孵化器將建設中試基地,提供檢測服務,搭建項目市場化通道。該平台面向香港所有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全方位提供科研成果轉化服務。」于廣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