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應美歐對中國汽車採保護主義措施:試圖「絆倒別人」 實則輸掉自身長遠發展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針對美歐對中國汽車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始終認為各方應團結而不是分裂,在維護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

  有記者提問,去年中國汽車出口491萬輛(不包含二手車),首次躍居世界首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出口汽車44.3萬輛,同比增長47.4%,延續了快速增長態勢。我們同時也注意到,美方正考慮採用關稅以外的方式,限制對中國智能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的進口。歐盟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了反補貼調查。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你提到的有關中國汽車出口的數據,顯示了中國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活力。」毛寧對記者說。

  她指出,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汽車產業鏈的顯著特點,中國汽車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高質量、高性價比產品。中國每出口三輛汽車,其中就有一輛是電動汽車,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對於記者提到有關國家對中國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毛寧表示,正如王毅外長指出,把正常的貿易往來泛安全化、泛意識形態化,以「去風險」為名,構築「小院高牆」,不追求「跑得更快」,卻試圖「絆倒別人」,看似贏了,實則不僅輸掉了自己的長遠發展,也拖累了世界的進步與繁榮。

  毛寧指出,中方始終認為各方應團結而不是分裂,合作而不是對抗,開放而不是封閉,在維護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為經貿合作創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環境,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

  中國有權同世界各國開展正常合作

  當天另有記者提問,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正在考慮以中俄合作為由對一些中國企業進行制裁。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毛寧表示,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一直致力於勸和促談,我們沒有隔岸觀火,更不會借機漁利。

  她強調,中國有權同世界各國開展正常的合作。我們一貫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方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