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吸人力資源 留住精英人才促發展
政府統計處公布,本港去年人口有約750萬,較前年多了約3萬人,連續第二年錄得增長。雖然人口自然增長仍是負數,但有5.17萬人淨移入,當中約八成是單程證持有人。本港是「移民城市」,一直靠海納百川吸納內地及海外人才,為本港發展注入強勁活力,這正正顯示本港吸引人才的獨特優勢和魅力,亦證明政府的「搶人才」策略成效卓著。政府下一步要更主動了解來港人才的需要,協助人才大展所長、在港落地生根,發揮好以人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巨大作用。
截至去年底本港總人口按年增加0.4%,主要由於來自內地和海外的人口淨移入,當中4萬人是持單程證來港。這固然得益於政府的一系列「搶人才」措施,亦有部分是疫情期間因種種原因留在外地的香港居民陸續返港。人才來港加上港人回流,都說明了香港經濟穩健復甦,「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吸引各地人才來港一展所長、開創美好人生。
回看歷史,本港的發展與外來人口的湧入密不可分。香港1961年進行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普查,當時全港320萬人口中有一半皆在內地出生,有近八成人口為內地來港或內地來港二代。自1961年到2016年的55年間,估算有超過200萬內地人移居香港。過去幾十年,源源不絕的新來港人士與港人同舟共濟,共同創造了經濟高速發展,譜寫了「獅子山下」精神傳奇。
特區政府在前年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措施,包括新設以高薪和高學歷人才為目標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以及優化各項原有人才入境計劃等。截至去年11月底,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超過20萬宗申請,當中逾12萬宗獲批,遠超行政長官李家超訂下的3.5萬人的年度目標。這些外來的優秀人才及其家人,對優化本港人口結構、增加人力資源帶來積極作用,既令本地人口數字止跌回升,亦紓緩了本地學校收生不足、人口老化的壓力,對社會長遠發展有正面影響。
政府「搶人才」措施實施至今只是一年多,對於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的成效和問題,政府要做好調研和服務工作。一方面,要了解有多少人才已經來港工作,這些人才是否切實有利於緩解本地特定行業的人才缺口;另一方面要協助人才解決一些融入社會的實際問題,例如就業、創業和子女升學等。政府設立的實體「人才服務辦公室」已於去年10月底開始正式運作,政府為來港人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支援服務逐步到位,有利於人才更好地落地生根、服務本港。
政府非常重視本港產業多元化發展,努力推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這就需要持續不斷地吸納高端人才來港。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表的2023年世界人才排名報告,香港排第16位,較2022年下跌2位。政府在持續「搶人才」的同時,需要不斷檢討現行輸入人才計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輸入的人才能大展所長,有效促進本地創科產業發展,提升本港綜合競爭力。
去年本地出生人數雖然較前年多700人,但人口自然增長仍然錄得負數,減少了約2萬人。為鼓勵市民生兒育女,政府自去年10月25日起,向合資格父母所生育的每名嬰兒給予2萬元的現金獎勵。但要刺激市民生育,單靠「紅包」顯然並不足夠,更重要是解決社區育兒支援不足、居住空間不足、醫療教育等一系列痛點,為年輕人締造有利的育兒環境。只有持續透過吸納外來人口與提升本地生育意願兩方面着力,才能切實優化本港人口結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強大人口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