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黃楚芳教路 助中國琴童走更遠

  「彈鋼琴其實就好像在說話,當你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你吃了嗎』,同樣的幾個字能夠傳達出千差萬別的意思。鋼琴曲裏面從不和諧到和諧的音程變化,就像是我們說話的語氣。」在深圳南山柏斯音樂廳,著名鋼琴家黃楚芳日前舉辦公益大師課,與深港琴童及家長老師們零距離交流。這是黃楚芳首次到訪深圳,也是她時隔三年由美國重返國內,忙碌的行程中多是公益課的安排。作為美華國際音樂基金會的創始人,她還緊鑼密鼓地為「美華紐約國際冬季音樂節」做準備,「一周時間裏,鋼琴學員可以通過大師班和一對一課程,接觸到來自柯蒂斯與茱莉亞音樂學院最優秀的鋼琴家與教授們,希望讓中國琴童們在關注技術之外,能夠更多地去感受音樂傳達的不同情感。」

  文、攝:李望賢 深圳報道

  被譽為天才鋼琴家的黃楚芳,其音樂之路可謂鋪滿了鮮花。她高中便考入世界音樂的最高學府——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後於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師從「獎牌締造者」羅伯特·麥克唐納教授。2005年在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中獲獎,50天後,又折桂競爭激烈的克利夫蘭國際鋼琴比賽,成為該賽事史上首位獲此金獎的華人演奏家,並同時獲得貝多芬作品最佳演奏獎及蕭邦作品最佳演奏獎。2011年,費舍爾大獎向她頒發了年度藝術成就獎,表彰她曾囊獲數個國際比賽金獎的音樂成就。

  演奏者傳遞作曲家所思所想

  在多年的演奏與教學經驗中,黃楚芳愈來愈意識到,正確的音樂藝術理念與學習環境對一位藝術家的成長至關重要。對於她來說,每場演奏都是一次與聽眾交流和傾訴的過程,但是當她滿腔熱情地將作曲家國破家亡的痛苦、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軟弱的絕望與羞愧、在上帝面前的掙扎與懺悔表達出來的時候,很少有觀眾能夠產生共鳴,只有在她輕鬆地展現快速、強音等炫技段落時聽眾們才瞪大眼睛,並報以熱情的歡呼。長久缺乏反饋,使她的靈感不斷被消耗。

  在她看來,如果說文學家是在用中文,或用英文德文法文,構成詞彙,表達情感,傳遞思想;作曲家則是在用音樂這門語言,用一個個音符構成千萬種不同的「和聲、旋律與節奏」表達情感,而鋼琴演奏者就是「翻譯」,利用不同的觸鍵方法,包括角度、速度和力度的組合,傳遞出作曲家的所思所想。然而,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對作曲家的理解和共鳴是一個閉環,和觀眾之間的交流卻是另外一個閉環,相當於演奏者在演出的時候說的是觀眾聽不懂的「外語」,如果不去教會聽眾這門「外語」,他們永遠無法真正理解這些傳承百年的音樂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