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販捐1500萬 40載家鄉興學

  圖:1978年,張杰在尖沙咀租下一間小舖,小本經營的微薄收入,為家鄉捐建了18幢教學樓。
  圖:1978年,張杰在尖沙咀租下一間小舖,小本經營的微薄收入,為家鄉捐建了18幢教學樓。

  2月18日,當大家都還沉浸在春節氣氛之中,95歲的「尖沙咀小販」張杰在港離世的消息,在他故鄉浙江上虞傳開,當地市民紛紛趕往他在上虞的舊居獻花哀悼。他的離世之所以讓一座城為之動容,是因為這位在香港靠着賣糉子、茶葉蛋為生的老實人,40年來省吃儉用,為家鄉捐贈1500萬元人民幣,興建了18幢張杰教學樓,32間教室和宿舍樓、圖書館,惠及眾多莘莘學子。

  張杰曾說:「只要我張杰在世一天,我就對家鄉教育事業支持一天。」張杰的三女兒張蕉珍昨日接受《大公報》獨家訪問時表示,父親的義舉得到全家的支持,父親雖已離世,惟蕉珍以父為榮。\大公報記者 王莉 連愍鈺

  張杰1928年出生於上虞梁湖街道華光村,11歲那年,迫於生計,隻身去了上海成都恆興竹木行當夥計。後來,他來到香港一家南貨店當夥計,省吃儉用積攢下一些錢,租下了香港九龍尖沙咀加連威老道,一個僅僅只有5、6平方米的樓梯口店舖,以賣河蟹為生,平時兼賣茶葉蛋、糉子、話梅等。

  「人家叫我老闆 其實我睏的是地板」

  可就是這樣一名小商販,自1979年起陸續為家鄉浙江上虞捐建了18幢張杰教學樓,32間教室和宿舍樓、圖書館,並設立200多萬元的教育基金資助困難學生,總捐贈金額達1500萬元。每次回鄉他都要去各個學校走走看看,哪家缺教具,哪家缺設備,哪家需要圖書,哪家需要新建校舍,他都一一記下,力盡所能解決困難。

  曾有人誤以為他是香港富豪,對此他曾調侃說:「人家叫我老闆,其實我睏(睡)的是地板,吃的是豆瓣。」上世紀80年代,張杰一家十幾口人還擠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裏,當有親戚勸他買房改善生活質量時,他盤算了一下需要200萬港元,又放棄了。「我一想,買屋只有自己受益,但是200萬元造一間學校,能有多少人受益啊。」

  張杰三女兒張蕉珍回憶起父親過往點滴,也對這一幕印象深刻。她指當時父親堅決地說:「這些錢可以幫到許多學生。」張蕉珍還記得父親都是將不好留給自己,最好的施與別人。

  對家鄉慷慨 對自己吝嗇

  相比對家鄉教育的慷慨捐贈,張杰對自己可謂是十分「吝嗇」。日常生活中,他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廉價衣衫,出門坐車專挑沒有空調但收費便宜的公共汽車,甚至改每月理一次髮為每兩月理一次,一天要抽兩包煙的「老煙槍」硬生生戒了煙,只為省錢捐款助學。張杰曾說「知識改變國家命運,要靠讀書,現在國家負擔重,我們海外遊子總要盡點心,出點力。」「自己好不算好,家鄉好才是真的好!」

  「張先生捐贈的每一分錢真的是他一隻隻螃蟹、一個個茶葉蛋賣出來,一口口、一點點省下來的。」原上虞中學校長謝宜燦與張杰有着40多年的交往,回憶往事,謝宜燦仍歷歷在目。「他第一次為家鄉教育事業捐資就是給我們捐贈了一台價值3000元的彩電,後來又給我們捐建了教學樓,捐贈了圖書、儀器,還有一輛麵包車。80年代,一萬塊錢在內地已經是很厲害的了,他一下子就拿出了一萬塊設立了獎學金,幫助那些品學兼優,但家境貧寒的學生。此後他又陸續在其他鄉鎮學校持續捐贈。他的舉動很讓我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