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香港鳳凰涅槃的根本出路

  紀緯紋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

  廣東省在春節過後召開的高質量發展大會,值得香港各界認真關注和思考。香港既要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爭取更大市場份額,亦要協同大灣區內持份者為新質生產力打造更高標準。高質量發展不只是全國和廣東省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出路,亦是香港實現鳳凰涅槃、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香港各界必須認真學習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和要義,及時組織力量、認真研判,同心合力把概念變成現實。

  近期有人拋出「香港玩完論」,再次提醒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在當前全球政治經濟局勢動盪但長期發展趨勢日漸明確的大格局下,必須堅定破舊立新的信念,積極進取把握國家和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做好經濟產業和社會結構的調整,鞏固優勢、克服挑戰,找到柳暗花明的出路。

  強化與內地產業鏈合作

  香港在過去數十年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其成功因素之一無疑是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保持緊密聯繫,經貿往來頻繁,充分發揮了香港作為中間人的作用。因此,羅奇等人才會認為,香港能夠取得發展成就,完全依靠歐美所賜,香港必須對「主子」言聽計從,否則歐美只需要求企業撤資,沆瀣一氣地打壓和「唱衰」香港,香港便風光不再,繁榮將曇花一現,更抹黑香港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叫囂「香港玩完」。

  其實,「香港玩完論」與「中國崩潰論」一樣,西方不時炒作,但從不會成為現實。相反,全球經濟重心東移和東升西降卻實實在在地發生,近年來更呈現加速的趨勢。這從內地工業活動和整體經濟增長貢獻全球比例之大、中國與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大幅上升,歐美企業卻大幅裁員,歐洲大國生產力下滑、經濟陷入衰退等情況兩相對比,可以輕易得到印證。

  現實情況反映,香港的國際金融和經貿網絡布局有必要作出調整,只靠歐美經貿網絡已無法再有力支撐香港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真的會「玩完」。當然,這並非說香港要割斷與歐美聯繫,而是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繼續歡迎歐美投資者來港投資創富,港商亦要不斷構築歐美的經貿網絡。

  不過,香港當前更重要的任務,是對準當前世界的經濟重心和快速興起的經濟體,並迅速與其構建更緊密關係網絡。唯有不斷拓展和強化與內地、東南亞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才能鞏固香港經濟的底氣,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有適合香港發展的新網絡,亦必須增加投入、付諸行動。面對最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和科技範式革新,一如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指出,缺乏技術含量的過剩生產力、重複生產力、低效生產力必被市場出清,代表技術進步的數字生產力、智能生產力、綠色生產力必迅速壯大。

  香港除了發奮圖強,更要深化大灣區融合,加強與廣東省的創新合作。黃坤明明言,廣東作為經濟大省、製造業大省,擁有豐厚的科技創新資源和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絕對有能力在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位置。香港應用好大灣區發展的東風,與廣東省協同發展步伐,以香港專長服務整個區域乃至全國在高質量發展的所需。

  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發展所需

  加強科研、人才培養與引進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特區政府需要鼓勵產學研深化協作,加強對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和綠色經濟的投入,把創新成果更多地在本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轉化,落到企業和產業層面,支持香港新型製造業發展。

  香港同時要把握廣東省視人才為珍寶的契機,以整個大灣區的力量推動香港院校與內地院校的深化合作,利用香港院校在體制與科研上的獨特優勢和內地龐大市場的機遇,攜手培養上述類別科技領域的理論和應用人才。此外,香港要繼續用好中西交流樞紐的獨特地位、制度優勢和營商環境,精準引進本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所需的高技術、金融和其他專業領域的人才。

  打造新質生產力必然牽涉巨大投資和眾多不確定因素,需要各類專業服務作為支援與保障。香港在金融、法律、會計、資訊科技等專業服務擁有豐富經驗和良好國際聲譽,特區政府應聯手專業業界擴展現有服務範圍,跳出舒適圈,勇當領頭羊,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綠色新技術如何應用到本專業、實現突破性發展,並敢於創造土壤環境,讓新事物在市場上嘗試;積極探索市場新機遇下新形式的融資、知識產權保護、法律仲裁、數字通訊等專業服務,以創新產品滿足市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