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成「可負擔奢侈品」 體驗經濟吸引年輕世代

  香港文匯報訊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不斷復甦,主打滿足消費者心理感受、主動作出消費決定的體驗經濟表現出色。高盛分析師麗莎·楊(譯音)形容,參加演唱會等特定活動持續時間較短、開銷範圍可控,被視作「可負擔的奢侈品」。體驗經濟帶來的情感滿足以令其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消費者尤其年輕世代更加樂意投入其中。

  Taylor Swift粉絲人均消費萬元

  美國著名女歌星Taylor Swift去年在美國舉行演唱會期間,當地粉絲人均消費約為1,300美元(約1萬港元),其中單場門票均價約456美元(約3,566港元),粉絲們的交通、住宿、購買周邊產品也是可觀開銷。《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全美去年在電影、現場娛樂活動和體育賽事等門票上,花費高達950億美元(約7,430億港元),按年增幅達23%,較2019年疫情前也高出12.5%。演唱會等活動老少皆宜,被視作同時滿足情緒價值和社交需求的綜合項目。

  不過彭博通訊社分析指出,美國等地的消費熱潮可能是短期需求反彈。《華爾街日報》去年9月的民調顯示,近60%美國人認為伴隨日常生活開支增加,會被迫削減現場娛樂開支。也有約37%受訪者稱,他們的收入水平難以追上希望參加的活動門票漲價速度。

  長期而言,體驗經濟仍具有吸引力。市場調研機構Experian報告稱,1981年至1996年間出生的「千禧世代」和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都是美國體驗經濟的主導者。他們分別有59%和63%受訪者表示,相較於投資退休生活,自己願意將錢花在音樂會和旅行等生活體驗上。相信結合體驗經濟帶動周邊產業發展,是各地旅遊業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