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館】乾隆帝

  王正亮

  上回說到愛新覺羅的姓氏非常壓抑,皆因祖上宮有3個五行才到「羅」字。

  所以,在正式接上帝位前,每個愛新覺羅姓氏的人也需小心翼翼,步步為營,面對比自己輩分、身份高的人,說話也當然要小心。

  但一旦到了自己當家作主的時候,「羅」字「庚」金就變得非常霸氣,喜歡炫耀。

  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正是佼佼者,他的名字弘曆,戊土癸水,在未得大位之時,戊土之人,階級觀念極高,是傳統封建價值的守護者,極重謀略,故未繼位時,韜光養晦。

  但繼位後盡顯庚金好大喜功的特色,而戊土卻十分顧及面子,當然不能接受任何令其政權有絲毫尊嚴受損的情況。

  而他在位期間,禁書及修書的行徑充分反映出其城府、謀算,極度封建的一面,所以弘曆的曆字屬「癸」水,癸水主自由,而弘曆的弘字戊土會剋合癸水,即不容許民間的言論自由,而乾隆帝跟他祖父、父親一樣,不僅注意武功,還十分重視文治。他一面繼續招收文人學者做官;一面又大興文字獄,鎮壓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時期文字獄之多,大大超過了康熙、雍正兩朝。

  但是,乾隆帝明白,光靠文字獄來實行文化統治去不了根,還有成千上萬的書籍儲藏在民間。如果裏面有不利於他們統治的內容,那就無可奈何了。後來,他想出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就是集中全國的藏書,來編輯一部規模空前巨大的叢書。這樣做,一來可以進一步籠絡大批知識分子,顯示皇帝重視文化;二來借這個機會正好可以把民間藏書統統審查一下。

  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開設四庫全書館。派了一些皇親國戚和大學士擔任總管,那些皇親國戚大多是掛名監督的。真正擔任編篡官的都是當時一些有名的學者,像戴震、姚鼐、紀昀等人。

  要編這樣一套規模巨大的叢書,先得收集大量的書籍。乾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員搜集、收購各種圖書,並且定出了獎勵辦法,私人進獻圖書越多,獎勵越大。這道命令一下,各地圖書便源源不絕送到北京。兩年之中,就聚集了2萬多種,再加上宮廷裏收藏的大量圖書,數量就很可觀了。書收集得差不多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庫全書館的編篡官員對圖書進行認真檢查。

  凡是有「違礙」(對清統治者不利)字句的,一律毀掉。經查發現在明朝後期的大臣奏章裏,提到清皇族的上代不那麼尊重,乾隆帝認為這是很不體面的,就下令把這類圖書一概燒毀。據不完全統計,在編《四庫全書》的同時,被查禁燒毀的圖書也有3,000多種。

  後來,這部規模巨大的《四庫全書》終於編出來了。編篡者們對大批圖書進行編輯、校勘、抄寫,足足花了10年工夫,到1782年正式完成。這套叢書按經、史、子、集四部44類編排,共收圖書3,461種,多達7萬多卷,共計3.6萬冊。《四庫全書》始修於乾隆三十八年,完成於乾隆五十八年。在乾隆四十七年繕寫完第1部之後,又繕寫6部及副本1部,分別藏於故宮、圓明園、瀋陽、承德避暑山莊等地。後來歷經戰火,《四庫全書》或被搶、或被燒,保存比較完整的僅有藏於承德避暑山莊的那一部,現收藏於北京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