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做好23條宣傳和普法教育\李曉迎

  距離基本法第23條立法諮詢期結束還有約兩星期,雖然諮詢期橫跨春節假期,但卻未阻礙市民的討論熱情。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立法諮詢是一項需要專業門檻和法律知識基礎的公眾討論,因為23條立法不僅涉及香港維護國安制度的建設與完善,更牽涉到香港未來的長治久安。正如眾多報章的評論所說,此次23條立法,是眾望所歸,是香港市民的心之所向。因此廣大市民積極關注,積極參與討論則是必然。

  香港自回歸以來,所經歷的大大小小政治風波,都在證明23條立法的必要性。但不幸的是在回歸初期,因為各種原因23條立法一直被「妖魔化」、被不斷地醜化。這種誤解不僅僅是政治操作與博弈,更是在人心回歸戰場上的對壘。反思過去,我們可以看到部分香港市民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被誤導,被謊言所迷惑,其癥結就在於公民教育和普法教育的發展缺失與不足。翻看香港公民教育的發展史,不難發現過去港英政府統治時期,其公民教育的重點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去中國化」和「去民族化」歷史,從而形成一套對港英政府管治有利的價值觀體系。在這個體系下,即便香港回歸祖國,部分市民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判斷上也仍受影響。

  這反映出在香港回歸後,一些香港市民並未做好身份認同上的轉換。再加之長期以來,法律專業一直被塑造成高不可攀的專業領域,無論是教育界還是政界,對法律專業的尊重和法律界自己所築高的壁壘,都讓香港公民普法教育方面只集中於如何做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的好市民,或是在維護個人利益上打轉,而國家層面上的普法教育和公民教育則長期處於缺失狀態。這就為過去十多年香港政治生態混亂埋下重要的伏筆。

  此次23條立法的諮詢,如果市民仔細看諮詢文件,便會發現這次特區政府在解說上還是下了好一番功夫,特意將其他普通法地區的相關法律做了對比和引用說明,更在未來立法方向、建議條文、立法範圍和市民保障幾個方面上做了深入淺出的解釋。此舉是讓市民理解此次立法目的不是為了限制市民自由,而是引導市民不要觸碰損害國家安全的事情、觸碰國家安全的底線。在23條立法後,普通市民所享有的權利仍然得到保障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對推動香港在經濟、營商、居住安全等方面的發展起到保護作用,可謂是市民個人、特區政府和國家共贏。當然,很多市民可能並未有時間仔細閱讀諮詢文件,大多數市民是透過媒體和政治人物的隻言片語來了解內容,這其實有些可惜。

  以淺白易懂方式宣傳立法

  在剩餘不多的諮詢期裏,如特區政府能把握好最後機會,並將諮詢文件內的大量資料進行淺白的宣傳,將不僅是一次不錯的公民教育宣傳活動,更將是一次不錯的普法活動。

  我們常說法律是神聖的,它可以供奉於高堂,也可以走入百姓家。而立法的目的不是為了塑造神像,供人膜拜,而是走進市民的生活,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做好23條立法宣傳和普法的意義就是讓市民了解什麼是底線,什麼是邊界。

  因此在諮詢過程中,政府的適時和即時的解畫、專業人士的專業解讀都是必不可少的動作,更是此次諮詢和立法的關鍵。政府要拿出當年基本法諮詢的動力、魄力。要真正走進社區,走近市民。因為此次立法所關係的不僅僅是立法成功與否,更關乎未來如何貫徹執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機制,以至長遠做好普法與公民教育。23條立法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立法後,讓法律條文轉為一本又一本的生動讀本、讀物和一個又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進入香港每一個孩子的腦海裏,進入每一個家庭的對話中,進入到每一個課室的講解中……而不僅僅是一次性的立法工作。   香港未來教育協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