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什錦/英雄合卺杯\鄺凱迎

  上圖:英雄合卺玉杯。下圖:《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鑒》中繪印的「唐龍鳳雙管瓶一、二」。\作者供圖
  上圖:英雄合卺玉杯。下圖:《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鑒》中繪印的「唐龍鳳雙管瓶一、二」。\作者供圖

  古代婚姻新人飲酒用器有稱為匏爵,是把匏(葫蘆)一分為二,用紅線繫兩個半匏之柄,再向半匏注酒,由男女各自執之飲用,是為合卺,卺即瓢;其後發明杯以盛酒,淺底的杯亦稱為盞。宋代《東京夢華錄》有記當時新人用兩盞以彩線連之,互飲一盞,這種形式稱為合卺交杯。

  合卺杯的基本造型是由兩盞或圓筒形瓶連綴而成。戰國時代,有見以兩竹筒為體髹以漆,底部亦以竹管相通作為飲器,是合卺杯在先秦時期的雛形。一九八七年湖北荊門市包山墓出土一件戰國的髹漆彩繪鳳鳥雙連杯,學者指這是夫婦行合卺禮用的酒杯;到了漢代合卺杯的形制漸趨成熟,一九六八年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出土了一件青銅器,見一雙翼開展的鳳鳥站在伏獸背上將兩高足盞連成一體,這件文物的造型特別,研究人員判斷為合卺杯。

  明朝學者胡應麟在《甲乙剩言》記述:「高郵守楊君家藏合卺玉杯,一器以兩杯對峙,中通一道,使酒相過兩杯之間,承以威鳳,立於蹲獸之上。」

  今天從出土及存世的合卺杯,歸納其造型為:中空兩管狀體並排,兩管體間有一展翅鳳鳥踏於器底的獸背上,被鳳鳥踏上的獸身穿過雙管之間,有如胡應麟所指的楊君家藏。清朝的《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鑒》中有繪印兩件稱之為「唐龍鳳雙管瓶一、二」,據稱按唐代的實物描繪而成,其一是有雲龍遊於兩瓶之間,而另一是在兩瓶間鳳鳥展翅立於獸背上,後者形式近似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的青銅合卺杯,只不過是管狀與盞狀的差異。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明朝「子剛款白玉單鳳雙螭萬壽合卺杯」,杯上刻有祝允明詩文「溫溫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瓊漿,鈞天廣樂」,另一面則刻上「九陌祥煙合,千里瑞日月,願君萬年壽,長醉鳳凰城」,有指是合卺杯的實例,是賀君王大婚的禮物。同收藏於故宮博物院,有一件青玉鳳獸筆插,雕一卧獸,獸身之上伏一鳳,鳳背有一觚。

  一鳥一獸組合的作品,古代玉器中多有出現,有指時代不同,所代表的內容也不同。其實,類似器型應是仿照戰漢的式樣,研究指戰漢原型器物多見於楚文化影響的墓葬中,楚地風俗尊鳳賤虎,其鳥當是鳳鳥而異獸即應為虎。宋、元以後,鳥獸組合往往有英雄含意,器體上的鳳鳥,被指為鷹,而蹲在兩管體間的獸,就看作熊,鷹熊的諧音是英雄,這個傳統上稱為合卺杯,就變為英雄杯,或稱為英雄合卺杯。清代檔案記載雍正年間有提及合卺杯,旨稱:「柏唐阿宋七格持來琺瑯合卺瓶紙樣一張說郎中海望,傳着照樣做一件配合瓶花,記此」;到了乾隆年間,清宮檔案記承做玉器的蘇州織造有按旨製造英雄合卺觥;相信是這期間將合卺杯的功用擴闊而不限於傳統風俗的婚禮用。

  這類器皿,從以天然竹料至青銅器,再經過千年多來的發展,出現的器質有玉、琺瑯、金銀、犀角、琉璃等等。清代乾隆皇帝特別喜愛玉質的英雄合卺杯,並為之寫了歌詠詩篇。有傳乾隆皇帝以合卺杯作為百年好合的賀禮外,亦賜給有戰功的將臣,英雄的涵意或許如此。

  清朝的英雄合卺杯造型有統一標準,雙聯瓶直腹,口底相若,瓶上部分或雕有乳丁紋、中有雲紋及下為蟬紋等高古銅器紋飾,雙瓶之間一側口含有活環的雄鷹踏於熊首之上,雙翅展開緊貼瓶壁,昂首挺胸,另一側雕鷹的尾羽、熊的後肢及獸尾;立體及層次感豐富,亦有配以高浮雕的獸形雙聯瓶蓋,整體呈現清代嚴格的製作工藝。

  故宮博物院藏的犀角鏤雕仿古獸面紋雙聯杯,造型獨特,由香港名醫、文物收藏家葉義早年捐贈。葉義醫生早年在香港大學及上海醫學院攻讀醫科,畢業後曾任軍醫參與抗擊日本侵華的行動。這件雙聯杯,是否為古代婚禮上飲交杯酒時專用器皿,還需進一步探討。

  大自然的鷹與熊都很兇猛,一個掌控着天空,一個統治山林,這與男女和諧的新人婚姻有點南轅北轍,但人們的喜聞樂見,往往投影到實物中,產生新的寓意,英雄合卺杯相信是一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