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盛事日曆」 增旅客過夜誘因

  香港去年約有1,716萬名過夜旅客,較2018年疫情前的約2,926萬減少了41%。團結香港基金指出,過夜與即日來回旅客消費差距擴大,而本地酒店在主要節日期間房價急升、盛事舉辦時間欠缺協調等問題,均令旅客過夜意慾降低,故建議部署盛事日曆、打造盛事經濟,以及提升盛事宣傳和管理等方法,增加旅客過夜誘因。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水志偉在訪問中指出,旅客「不過夜」,對本地零售、酒店、餐飲市道打擊尤為顯著,故需挽留過夜旅客。他續指,過夜與即日來回旅客消費差距擴大,「過夜旅客人均消費由2019年的5,818元,升至去年上半年的8,212元;過夜的旅客則由2019年的2,004港元,跌至去年上半年僅1,278元。」

  他指出,香港酒店價格一般日子與日本等亞洲熱門旅遊城市相若,但部分酒店節日期間房價急升,超出很多旅客的承受範圍,旅客或寧到深圳住酒店,或選擇即日來回。他表示,明白難在節假期間要求酒店減價,建議可推出「酒店+盛事」節日套票,強化盛事經濟效應,即政府牽頭統籌業界將酒店住宿和多項旅遊體驗綑綁出售,並提供具吸引力的價格折扣,鼓勵旅客趁盛事和節日檔期在港過夜消費,「商界少賺點,多人來港時旅客及商界均得益。」他並建議參考澳門向中途市場旅客派發非即日車船票,鼓勵延長留港消費。

  協調盛事日程 產生加乘效應

  水志偉表示,香港盛事舉辦過於倉促,欠缺協調,無法發揮協同效應,如維港渡海泳2023、香港高爾夫球公開賽2023等都在去年11月12日舉行,令參與活動觀眾分身不暇,限制了留港天數和在港消費力度,且活動舉辦時間不足,對籌備造成負面影響,或出現「甩轆」情況,不利推廣香港旅遊形象,故建議協調本地盛事日程,確保活動產生相互加乘效應,「可以考慮非同一日而是一周內舉辦不同盛事。」

  他指出,盛事相關事務「政出多門」,部門間缺乏溝通協調,不少主辦單位籌備時要在不同部門間周旋,如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和臨時食品製造廠牌照要向食環署申請、臨時酒牌要到警務處,冀新成立的「跨部門盛事統籌協調組」能解決此問題,「為重大盛事預留最少三個月或以上籌備時間,方便參與者申請各類牌照,若有一站式服務可一次過申請各類牌照會更方便。」他並建議政府善用政府場地外牆和公共交通系統,全方位做好本地推廣,海外宣傳則將5個於中東及東南亞的地區代辦升格為有正式編制、具市場推廣職能的全球辦事處,並增設更多全球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