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保衛戰2/發揮科研優勢 助建中藥國際標準
中藥在國際市場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內地專家警示,日、韓等國近年不斷加速從我國收集中藥藥方,透過收購、增資擴產和合作等資本運作,把控中藥材資源,建立自己的「漢方藥」、「韓醫藥」等體系,弱化我國中醫藥地理標示和地位,謀求建立植物藥劑、草本藥劑的國際標準化,爭奪中醫藥的話語權,搶佔國際國內市場。
中醫藥被他國去中國化,如何破解這個困局?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表示,香港應善用自身優勢,做好科研、服務及藥材標準的銜接,提升中醫藥在國際社會的認受性,以實現中醫藥國際化的目標。/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黃山
對於中醫藥面臨的危機,業界有「中國原產,韓國開花,日本結果」的說法,凸顯了我國中藥產業的隱憂。對此,加強對中醫藥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掌握國際標準制定的話語權,增大對瀕臨枯竭藥材科研培育刻不容緩。
透過收購、增資擴產和合作等資本運作,控制中藥材的原料、品牌和通路,不斷在我國增大優質藥材種植面積,把控產源,以及確立國際標準,再以「漢方藥」、「韓醫藥」體系替代源於我國的中醫藥體系,是近年日、韓等國一直在加速進行的做法。許多中醫藥企業持有未公開的秘方,一旦被外資收購,將嚴重危害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生命科學創新論壇監管協調指導委員會中,日本與韓國先後開辦了傳統醫學中藥材品質管理培訓,並在推進中藥材標準化工作中提出了「中藥材種植的全球化」、「傳統方劑中藥材的非產地化」等觀點,這將快速弱化我國中藥材地理標誌所具有的市場競爭優勢,從而影響中藥材產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降低我國中成藥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世界中草藥專利 中國僅佔0.3%
中藥面臨的挑戰不但嚴峻,且負面影響深遠。
挑戰一:日韓欲撕裂我國中醫藥傳統文化。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安渝、四川省醫療設計創新促進會副秘書長程克寒認為,日本和韓國都採取了「重藥輕醫」的策略,大力推廣「去中醫化」的漢方成藥零售普及。日本藥廠頻頻收購中藥企業後,在外資管理下,中醫藥企業需遵守新的管理規定和技術標準,外資介入是否會削弱中醫藥的地位和影響力?外資把中醫藥產品推向國外市場,外國人將如何理解中醫藥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這些均是不容忽視的隱憂。
挑戰二:日韓謀求建立國際標準,與我國爭奪話語權。中藥邁向國際,一直是困擾國內藥廠的大問題,但日本的漢方藥不僅在國際上取得成功,也確立了國際標準。近年來,以日本漢方生藥製劑協會為代表的機構不斷推進植物藥劑、草本製劑的國際標準化,包括藥效評估、用法用量、草本製劑品質、副作用報告等。如果日韓掌握中藥材種植、炮製與中成藥生產過程的標準化工作的話語權,兩國可能會設定新的品質管理標準,讓我國中醫藥產業不得不調整以符合新的標準。
挑戰三:日韓注重收集藥方,中華瑰寶面臨變成他國「專利」的困局。中醫藥傳統知識被國外佔有的現象屢見不鮮,越來越多國際公司正在透過會議、學術交流、留學派遣、合作建廠等方式不斷收集傳承數千年的中醫藥技術。今年4月舉行的中國中醫藥高品質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介紹,《世界專利資料庫》資料顯示,在世界中草藥和植物藥專利申請中,中國的專利申請僅佔0.3%,日本卻佔全球中成藥專利的70%以上;不僅如此,日本利用我國《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中的210個古方獲得了專利。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韓國申請的《東醫寶鑒》初刊本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而這部韓國藥學史巨著主要是中醫著作的綜合整理歸類。
面對中藥的種種挑戰,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指出,世界衞生組織於2023年8月舉辦首屆傳統醫學高級別全球峰會,強調傳統醫學是醫療系統的基石,而亞洲不同地區都從內地引入各式各樣的中藥材及中醫服務,可見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正逐漸增加,亦反映未來中醫藥會有龐大的市場需求,香港應把握時機推動中醫藥國際化,抓緊這個難得的機遇。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於2022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當中提出積極推進中醫藥國際交流、服務貿易發展及傳染病防控國際合作。」葉文祺強調,香港應善用自身優勢,做好科研、服務及藥材標準的銜接,提升中醫藥在國際社會的認受性,以實現中醫藥國際化的目標。
檢測中心確保藥材安全及品質
葉文祺認為,香港中醫藥發展有扎實的基礎建設,這是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的一大優勢。政府自2017年開始運作中藥檢測中心,專責中藥檢測科研,並建立國際認可的中藥材參考標準(「港標」),以確保中藥材的安全及品質。而明年出台的「數碼化中藥平台」,可以把實物中藥標本數碼化,並透過科學分析遺傳可溯源性,為業界提供更全面的中藥鑒定資訊,以提高業界在採購中藥時的鑒別能力,有助進一步提高本港中藥品質,建立本港中藥品牌安全可靠的形象,從而推動與國際標準接軌,促進中藥的國際貿易。
此外,香港需要強化中醫藥科研的生態圈。政府正透過不同途徑為中醫藥研究商品化提供支持,例如透過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中醫藥應用調研及研究,以及為優化中成藥生產質量管理系統和中成藥註冊提供資金支持等。然而,一個成熟的生態圈有賴不同界別及持份者的互相配合,包括中醫師、中藥供應商、中醫醫院、中醫診所、大學、中藥檢測中心及研究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