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毯先生》妙諷娛圈百態
劉德華愛徒導演寧浩為其量身打造的半自傳電影《紅毯先生》,在2024龍年內地春節檔遭遇排片、口碑和票房的多重遇冷。影片瑕不掩瑜,但不夠狂歡的優雅姿態、不夠喜慶的黑色幽默、不夠直接的隱喻諷刺,似乎都與春節檔賀歲氛圍及其折射的整個電影環境,格格不入。\袁銘澤
電影《紅毯先生》的虛構故事與現實互為指涉,行為藝術般地將影片內涵延伸至銀幕之外,微妙地與片中對當下電影市場和創作的諷刺幽默,互為印證。該片透露了大明星成名之後的「成功易守功難,終身成功難上加難」。從情節角度來說,觀眾確實難以與星光璀璨的大明星產生情感共鳴。但這並不意味《紅毯先生》不是一部好電影,只能說電影上映的時機和目標很重要,只要它不奢求在春節檔收穫高額票房和優勝口碑,還是有許多值得會心一笑的藝術表達。
描繪巨星矛盾心理
該片以半自傳的形式揭露了劉德華及其所飾演的劉偉馳,作為一個巨星的孤獨。儘管劉偉馳已然功成名就,仍然想拍一齣好戲,他也絕非想不勞而獲,而是吹毛求疵地嚴於律己與追求完美。鮮明的迴避型人格和表演型人格你來我往,甚至還催生了一些討好型人格的形成,他努力地與時俱進,卻發現代價是犧牲造就自己成為過往經典的嚴肅與認真。
也許劉偉馳的孤獨是無病呻吟的,但劉德華的演繹是真實、獨一無二且充滿豐富現實註解的。導演爾冬陞在談及不同演員對表演環境需求不同時曾對比:梁朝偉需要在人少的安靜環境下才能發揮自如,而劉德華恰恰相反,「只要沒有人看就有點失落感」「可能是習慣了開演唱會」,他熱愛表演也熱愛被觀看表演。
《紅毯先生》其中一個重要的影像符號,是單立文飾演的經紀人林偉國,他說他忘了從自己的角度思考,而是都以劉偉馳的立場為先。林偉國的幾個重要行為,扔掉屠夫送的傳家屠刀、拳打辱罵劉偉馳的工作人員、衝出人群一走了之、暫時不回香港,都是劉偉馳想做但是不敢做的。可以說,林偉國就是劉偉馳不願面對和接受的真實自我的一部分。
呈現當下電影生態
通過影片演繹自我的不止演員劉德華,還有親身上陣的導演寧浩。寧浩成名之作《瘋狂的石頭》就出自劉德華扶持的「亞洲新星導計劃」,一炮而紅之後的寧浩,在導演、編劇、演員、監製多個崗位都獲得上佳成績。他的才華懷而有遇,他的耕耘時有收穫,故而當寧浩通過《紅毯先生》諷刺當下電影業界亂象時,不免令人質疑,同時也需要反問,連寧浩都遭遇種種,那其他大多數沒有這麼成功的從業者何以創作?何以發聲?
《紅毯先生》從不同維度呈現了當下電影生態的時代尷尬。從導演角度來說,對立面是一些財大氣粗的投資方,以及部分見風使舵的海外電影節運作;從演員角度來說,則是身處環境中不乏嬉笑打鬧、不求完美的工作態度,以及過分要求話語正確的輿論環境。然而,影片只宣洩情緒,卻不提出解決方案。
《紅毯先生》在今年內地春節檔中,也許是最「像」電影的一部作品。畢竟在「拼盤」和「小品」的重圍中,該片仍保持了經典電影的敘事節奏、人物塑造、影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