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茶遊記:滇金絲猴的王國

◆滇金絲猴。 網上圖片
◆滇金絲猴。 網上圖片

  良心

  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以保護滇金絲猴及其棲息地為目的的自然保護區。滇金絲猴屬哺乳綱、靈長類目、猴科疣猴亞科,是我國特有的、世界著名的珍稀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鼻短,鼻樑凹陷,鼻尖上翻,鼻孔超前,形成仰鼻、嘴唇紅而飽滿,性感十足,被稱為最像人的猴類。1999年滇金絲猴作為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形象標誌和吉祥物,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滇金絲猴才在世人面前嶄露頭角,名揚中外。

  滇金絲猴是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喜馬拉雅山南緣橫斷山系的雲嶺山脈當中,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一個狹小地域。

  從海拔5,429米的白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之巔到海拔1,950米的金沙江谷底,白馬雪山區海拔高差達3,500米,屬深切谷類型。特殊的地形條件造就了保護區南段、北段氣候差異明顯,具有季風氣候突出、乾濕季分明、長冬無夏、春秋短暫、氣溫年較差小但日較差大、立體氣候顯著、東西坡差異明顯的特點。區內自然生態環境複雜、生物資源豐富、植被類型垂直帶譜明顯,是中國特有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的集中連片分布地。滇金絲猴棲息於藏東南和滇西北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針葉林帶,活動範圍在2,500米到5,000米的高寒原始森林中,平時多在3,500至4,500米高度的雲杉、冷杉林中活動。滇金絲猴分布區生境的植被類型主要有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暖性針葉林、溫性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南部猴群生境林下主要為竹林,且竹筍和竹葉是滇金絲猴的重要食物資源;因高緯度和高海拔的原因,北部猴群生境林下無竹林,而是杜鵑等其他灌叢。隨着季節的變化,它們不向水平方向遷移,只在棲息的環境中作垂直移動。

  滇金絲猴的生活習性是常年生活在雪線附近的高山暗針葉林帶,冬天的時候偶爾下到海拔3,000米以下的針闊混交林活動,白天在數十米高的雲杉、冷杉、高山松樹上遊蕩、採食、遊戲、休息,還有交配,晚上住在樹上,所以說滇金絲猴是典型的高山樹棲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的主要食物是長在沙樹和高山松樹上的松蘿、地衣、苔蘚,杉樹的鮮枝嫩葉、花芽和闊葉樹種的枝葉、花芽、果實,竹葉和竹筍是滇金絲猴的最愛。滇金絲猴生境內地衣分布較為均勻,且全年各個季節都能取食,因此地衣佔據了滇金絲猴全年取食比例的50%至82%。在不同季節滇金絲猴的主要食物會根據生境中食物部位的變化而調整:春季主要取食芽、嫩葉和花苞等;夏季主要取食箭竹筍、嫩竹葉,以及少量果實;秋季主要取食果實和種子;冬季食物匱乏時主要以地衣為食物,並取食掉落的果實,如漆樹的果子。

  滇金絲猴體毛為黑色,面部皮膚肉色,尾巴短於身長。有一個明顯特徵是頭頂有一撮尖形黑色冠毛,呈尖錐形。初生幼崽全身的被毛為淺黃色,兩眼大而有神,四肢的指(趾)尖都是紅色,尤其美麗的是口唇呈櫻桃紅色,就像塗了口紅的少女一般。在雲南,當地人也叫牠雪猴或白猴。滇金絲猴繁殖率很低,雌性大約2至3年繁殖一次,孕期約7個月。滇金絲猴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成年雄猴和雌猴比例約為1:3,以小家族為基本繁殖單位。同時,也存在游離在小家族之外的、全由單身雄猴組成的「全雄」亞組,牠們是在爭奪交配權過程中的失意者和那些尚未完全成年的青年猴。

  滇金絲猴結群而居,每群10餘隻到100餘隻不等,有的大群有200多隻,通常是20隻到60隻一群,大群中也分為一些小家庭群聚在一起活動。每個猴群由一個繁殖群和至少一個全雄群組成,在一起活動;多個猴群在同一區域活動,形成社群,如同人類的村落;繁殖群由多個一夫多妻的繁殖(家庭)單元構成,繁殖家庭包括一隻成年雄性和1至6隻雌性,及其後代組成,家庭的成年雄性成為主雄;全雄群主要由青年雄性和成年雄性(未成立家庭單元的雄性,或被替換的主雄)組成。

  我國政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重視對滇金絲猴的保護,於1983年建立了第一個滇金絲猴保護區——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8月,世界第十九屆靈長類大會將滇金絲猴列為全球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動物之一。中國政府也把金絲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一級。在各方保護下,金絲猴群數量在逐年增加。據2022年調查,滇金絲猴總數約有3,800餘隻,其中白馬雪山保護區及周邊共有14個滇金絲猴種群,約2,180至2,830隻,個體數量佔中國滇金絲猴總數的65%。

  但據保護區和有關研究機構人員反映,現今保護滇金絲猴的整體工作還有不少問題,急須改善加強。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的滇金絲猴分布區域廣泛,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才逐漸退縮到雲南與西藏交界的一隅,終年生活在冰川雪線附近的高山針葉林帶。這裏坡陡崖深,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惡劣。據近年調查,我國滇金絲猴自然種群主要活動在金沙江與瀾滄江夾峙的雲嶺山脈中的一個狹長區域,為青藏高原的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中心區域「已極度破碎的高寒冷杉林帶之中」。分布面積約20,000平方公里,向北延伸到西藏境內的寧靜山脈,包括雲南德欽縣、維西縣、麗江、劍川縣、蘭坪、雲龍縣等縣,以及西藏芒康縣境內。目前分布最北猴群為西藏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執那猴群,最南猴群為雲南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天池猴群。

  當雲嶺山脈兇猛的食肉動物相繼滅絕和瀕臨滅絕的時候,滇金絲猴的天敵,便只剩下最危險、最可怕的「人」了。由於森林不斷被砍伐,滇金絲猴的棲息地正在加速破壞,往昔連成一片的大森林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呈孤島分布。滇金絲猴的主要運動方式是擺盪運動,群猴的活動範圍大約在20至50平方公里。10多個滇金絲猴的自然種群處於彼此隔離的狀態,各猴群之間不可能進行基因交流,造成近親繁殖,種群退化。

  與此同時,由於滇金絲猴分布區內居民有藏族、傈僳族、彝族、納西族、白族、普米族等眾多少數民族,他們多有傳統的狩獵習慣,其中尤以傈僳族的狩獵風俗為甚。而滇金絲猴這一瀕危物種,對於獵殺的承受力極小。以往滇西北的森林連接成片,滇金絲猴容易逃避人們的迫捕;而現今森林成孤島分布,一個猴群容易在一場圍獵中被全部殲滅。在巴美群滇金絲猴的棲息地,到處都是狩獵者布下的鋼絲扣子。狩獵者的本意是套公鹿取麝香,扣子卻勒死了不少金絲猴。

  專家們認為,我國滇金絲猴的保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而各項保護工作中,生態系統的保護最為重要。有一類物種叫做「關鍵種」,它在生態系統中起着主導作用。關鍵種的興衰直接影響着系統中其他物種的興衰。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種往往是植物。例如在雲嶺山脈的關鍵種就是雲杉和冷杉,它關係到林中無數物種的生存,包括滇金絲猴。一旦這兩個樹種毀滅,必將導致整個森林生態系統分崩離析。專家們強烈呼籲,政府一定要加強對開發文旅發展經濟的規劃和協調,以歷史的擔當保護好茶馬古道沿線的生態,保護好茶馬古道的守護者滇金絲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