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雨果獎得主海漄:期待新科幻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突圍

◆海漄的第一本小說集《時空畫師:海漄中短篇科幻小說選》由香港中和出版社出版。 胡永愛  攝
◆海漄的第一本小說集《時空畫師:海漄中短篇科幻小說選》由香港中和出版社出版。 胡永愛 攝

◆《時空畫師:海漄中短篇科幻小說選》。
◆《時空畫師:海漄中短篇科幻小說選》。

◆早前《時空畫師》於深圳的首發式上,海漄為深港書迷簽名。 胡永愛 攝
◆早前《時空畫師》於深圳的首發式上,海漄為深港書迷簽名。 胡永愛 攝

  首部小說集香港出版

  「雖然我小時候也是啟蒙於西方的科幻小說,但我認為未來新科幻可以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突圍,找到新的方向。」近日,海漄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23年10月,海漄憑借其創作的《時空畫師》榮獲「2023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成為繼劉慈欣、郝景芳之後的第三位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科幻作家。

  這一次,海漄帶來了自己第一本小說集:《時空畫師:海漄中短篇科幻小說選》。1月底,這本書已經在香港上市,是海漄首本在香港出版的書籍。「我第一次看到這部繁體字版本的時候,就覺得好驚喜!希望香港的讀者朋友們能喜歡這本書、喜歡我創作的歷史科幻故事!」 ◆文:香港文匯報 記者 胡永愛

  《時空畫師:海漄中短篇科幻小說選》一書中收錄了《龍骸》《江之怒》《願時間在此停留》《詭城》《土樓外的春天》《血災》《時空畫師》《盡化塔》《極北之地》《走蛟》十篇短片小說。「這部小說集在龍年春節之際上市,以《龍骸》為首篇,以《走蛟》結束,編排得非常應景。」海漄說。

  細緻入微寫《龍骸》

  書中海漄最喜歡的一篇,是首篇短篇小說《龍骸》。它曾經於2020年5月發表於《銀河邊緣006:X生物》,此次是該篇小說完整版首次面向讀者。「2020年那次因為版面限制的原因,對稿件進行了很多刪減。」此次出版前,海漄不僅還原了完整的故事,還再次對《龍骸》中的漏洞與不足進行修改,「想把這篇小說以最好的狀態呈現給大家」。

  很多讀者在讀過後表示,文中對於龍細緻入微的描寫,既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想像,似乎也很契合飛行的科學原理,「描寫得太生動了!我甚至在閱讀時,內心很堅定地相信龍之所以會出神入化地潛入海底、飛上天空,就是源於作者所描繪的龍的身體構造。」有讀者在新書首發式活動現場分享道。

  「嚴格地從科學意義上來說,龍的外形其實完全不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原理,它要飛起來很難。」海漄表示自己在寫作《龍骸》時,是基於基本的科學原理來延伸出一個非常浪漫的想像:「我認為科幻的魅力在於它的內容不一定真實,但一定是可以激發我們對於科學、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

  傳統文化是素材寶庫

  《龍骸》的故事始於1897年,主人公謝瓚泰和德國工程師齊柏林都是航空史上的重要人物,兩者在膠州灣改變了人生軌跡;《走蛟》發生在唐朝,主人公郭子儀侄子郭昕鎮守安西時遇到蛟;《血災》是康熙年間,發現了一頭怪獸……海漄的科幻作品被讀者所喜愛,不僅因為想像力十足、細節描寫深入,更因其添加了很多中國歷史背景以及傳統文化的元素。這些作品的時代背景、人物在歷史上均有據可考,其中很多形象和故事也在資料與古籍上有所記載。

  獲得雨果獎的代表作《時空畫師》便是以現代故宮出現「鬼影」為由頭,以國人皆知的北宋《千里江山圖》為線索,展開畫師背後塵封的故事。創作中,海漄將主人公稱作「趙希孟」而不是通常所說的「王希孟」,這是因為在一手史學資料中,畫家的姓氏是沒有出現的,海漄在寫作中採用小眾趙姓說法,是因為他在查找很多資料後,認為這種說法能夠契合整個故事發生在宮廷貴族間的背景。「因為不是歷史專業出身,我會一邊寫作一邊去大量查閱資料,希望寫出來的文字可以更準確。」海漄說。在故事結尾,海漄用趙希孟引出南宋李嵩的奇畫《骷髏幻戲圖》,留給了讀者對古代畫師們的無盡想像空間。

  《時空畫師》「小而美」的角度,讓很多讀者嘖嘖稱奇、讚賞不已。面對市場上仍然佔主流的西方科幻作品,海漄認為這類宏大敘事的科幻已呈現明顯的式微趨勢,國內科幻文學與歐美相比,無論在文學本身、還是在市場上,都還不是很成熟;但優勢在於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人物豐富,可挖掘的素材源源不斷,「相信我們中國的歷史科幻會更有活力,未來更有發展的潛力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