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鴻:穿越千年的宏願

  沈秋嵐

  河早已瘦骨嶙峋了。陽光照着凌雲山下的那湫深潭,藍天、白雲、青山倒映在水面上,泛出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境。波光粼粼中,竟有人划着一頁扁舟悠悠然從水面飄過。左手遠處,大渡河、青衣江兩條河靜靜地匯入這湫深潭,沒有浪花喧囂,一切是那麼寧靜自然。

  我和女兒隨着絡繹的人群沿石階緩緩而下。石階是紅砂石砌成,寬約一米,僅能容納兩三遊人,站了三人便顯得擁擠。前面是一片人頭,身後是蠕動的人群,走兩步,停幾分鐘,又走兩步,再等幾分鐘。之前,我們已在棧道上等了兩個小時。正午的陽光灼得人臉發燙。儘管如此,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卻都不急不躁地緩慢向下。

  除夕夜,我對妻子說春節想去拜一下大佛。算算這些年來,從大佛腳邊經過、在大佛腳下住過也有好多次了,就是沒有真正朝拜過大佛,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妻子同意了,但提醒春節肯定人多擁擠,屆時不知是看人還是看佛。

  回頭是岸也好,龍湫虎穴也罷,我帶着女兒義無反顧地來了。隨着人群,步入石階,踏上了拜佛之路。這是大年初三,陽光明媚,如洗的碧空露出純淨的環保藍。在山間棧道上,除了小心下步,佇立時我便極目遠眺三江交匯處,努力尋找心中的疑惑。在車上我用手機搜索過大佛的傳奇傳說,在棧道上也聽過大佛的故事,大佛的前世今生愈發清晰了,我心中的疑惑卻越來越濃了。

  向下的人群開始加速了。石階越來越陡,越來越窄,幸好左邊有鐵扶手,人們躬腰縮頭,不時穿過崖邊鑿開的山洞,手抓扶手慢步下着陡峭的石階。左曲右拐後,穿過一個開朗的石洞,忽然前面傳來了喧囂的人聲。往洞口看去,映入眼簾的是大佛的身子,看不見佛首和佛腳。甩開步子,五步並作三步跳下石階,我們終於來到了大佛腳底。

  坐高71米的大佛與凌雲山融為了一體。仰望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臨江危坐,神勢肅穆,平靜地注視着遠方。與印度佛像的「結跏趺坐式」不同,樂山大佛坐立的姿式為雙腳自然下垂。因為大佛是修來鎮水的,據說這種平穩、安定的坐式可以激勵行船人戰勝激流險灘的勇氣和決心。大佛頭上的髮髻、闊大的雙肩、高長的眉毛、圓直的鼻孔也都是嚴格按照佛教典籍規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寬肩細腰」,在樂山大佛身上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壯實的雙肩、飽滿的胸脯,彰顯了唐代崇尚豐腴美的時尚。

  有道是,山登絕頂我為峰,大佛腳下人如蟲。拍照的、看水的、仰望大佛的,密密的人群在大佛腳底如一群螻蟻。我的思緒早已越過眼前的人群,越過大佛,形而上地追問大佛開鑿的目的意義。佛是覺悟了的人。我沒跟妻子說,我來拜佛,其實是想拜一個人。當然,此人亦是一尊佛,一尊鑿大佛的佛。從唐代開元元年開鑿,到貞元十九年完成,大佛修建歷時90年。其間,海通禪師為節省化緣而來的銀両,還睕出一目送給嘉州太守。可是,沒等到大佛完工,他就圓寂了。我一直在想,海通禪師開鑿大佛,難道僅僅是一名佛家弟子的狂熱和執着?

  那一年,遊歷天下的海通禪師,終於來到嘉州,在凌雲山上搭起一間茅屋定居。遊歷半生,他認為凌雲山是修行的理想之地。可凌雲山下是大渡河、泯江、青衣江的交匯之地,古時的大渡河、岷江及青衣江水如萬馬奔騰,水勢相當兇猛,每至夏汛,江水直搗山壁,船撞在山岩的結果只能是舟毀人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們卻只能望水興嘆,無可奈何。在凌雲寺修行的海通禪師,眼見了凌雲山下的那湫深潭吞沒過太多的生命。他悲痛無比,江水如此湍急,難道就沒有解決辦法?

  站在大佛腳下的我,彷彿看見了日夜冥想的禪師,感受到了他的痛苦、焦慮、慈悲和決心。這是一座充滿戾氣的山,如果把它變成一座鎮水的佛呢?禪師自己也嚇了一跳。把山變成佛?這得用多少人,花多少錢,修多少年啊!我能把山變成佛嗎?值得嗎?凌雲山不語,禪師的眼前依然是滔滔洪水。

  佛經有云,彌勒一出,天下太平。代表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一定能平息水患、鎮江保安。那一夜,海通禪師發下宏願:在凌雲山岩臨江處鑿一尊人世間最大的佛像,讓他日日夜夜、萬世千載面對浩浩三江,安瀾鎮濤,保佑蒼生。

  於是,為減殺水勢、普度眾生,海通禪師發起修鑿彌勒佛,召集人力物力。建造大佛的消息一經傳開,遠近的能工巧匠都爭先恐後地雲集到了凌雲山。到了開工的那一天,千錘擊石,喊聲震天,場面真是千古少見。一方方巨石從高高的山岩上墜落江中,激起千重巨浪,隨着大佛的開鑿,那些跌落凌雲山底的巨石漸漸填平了江底深窟,抬高了河床,最後讓大渡河、岷江和青衣三江交匯之水勢變緩變慢,這乃是海通禪師悟出的平定三江交匯之水患的道理。

  大佛修到肩部,海通禪師就圓寂了,工程一度中斷。可禪師的宏願並沒有中斷,而是得到了兩任節度使的繼承。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禪師的弟子領着工匠繼續修造大佛。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時,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40年後,韋皋擔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經過三代工匠的努力,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如今,樂山大佛和凌雲山、烏尤山、巨形臥佛早已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禮佛、拜佛的人,絡繹不絕,難以計數。從九曲棧道上山,曲曲拐拐間,我似乎看見海通禪師就坐在那裏,大佛原本就是他的化身。他肉身成佛,由微而宏,化成了鎮水的大佛,大佛乃是他普度芸芸眾生的宏願。如今他就那麼神閒氣定地坐着,背抵凌雲山,雄瞰三江源,白天看天上白雲蒼狗,夜晚看滿天星斗,閒來看來往行人,看盡人間滄海桑田,一直看到地老天荒。

  千百年來,有人衝冠一怒為紅顏,有人一怒普度芸芸眾生。在感念禪師的宏願之中,我心中一動,不覺吟出一聯:

  發一宏願歷三代人佛成水勢緩,

  使兩節度捐萬俸金永鎮天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