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論藝/過節儀式感\嘉 妍

  龍年春節假期已近尾聲,人們開始踏上了新的征途,香港年初五是開工日,一切都是新的開始、新的希望。中國人的農曆春節,既是新一年的開端,也很講究儀式感,縱然時代不同,儀式感各有定義,但蘊含的都是對故土的眷戀和對新一年的期許。

  不論是內地還是香港,團圓都是主旋律,平日未能見面的親人,在這一個年節,找到了團聚的理由,過程中,人們吃團年飯,利是,港人會到車公廟等場所祈福,這些都是充滿年味的儀式感。

  新春過節,慶祝團圓、許下心願,都是兩地相同的文化習俗,但相比較內地長輩派小輩利是這一點,香港的職場,老闆會給員工派利是,已婚同事也會派利是,取吉祥如意好兆頭。

  以往,新年的儀式感體現在實打實的生活場景當中,但到了網絡手機新時代,年輕人的過節儀式感,更多地在虛擬網絡世界完成,諸如網上派發微信紅包、在線約三五好友打遊戲。

  誠然,現在不少過節儀式感都可以通過一部手機完成,但傳統過節方式的種種習俗,是世代流傳下來的儀式感,雖說有的已經隨着人們生活的改變而被淡忘,不過新年的儀式感還是要體現在真切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層面,如此才更有年味。

  不僅如此,現在不少居港外國人也在追尋傳統年味的儀式感,他們包餃子、吃臘味,逛街市學砍價,看舞龍聽戲曲,一同感受中國年的無限魅力。

  人之所以追求春節的儀式感,因為這背後體現的是一種傳承和濃濃故土情。連外國人都開始喜歡上中國年的儀式感了,我們更應該珍惜年味帶來的感動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