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 訪/港中藥數碼標本館 全球首創 下月推出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中藥檢測科研,構建「數碼化中藥平台」,衞生署署長林文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透露,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的「數碼化中藥標本館」將於下月推出,首階段涵蓋220種香港常用中藥材,提供中藥鑒定、使用和研究等數據,是全球首個提供全方位資料的數碼化中藥標本館,日後可望涵蓋中國藥典的中藥材,推動傳統中醫藥走向世界。林文健認為,在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中,香港可扮演國際窗口角色。\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林文健表示,為配合「數碼化中藥標本館」建設,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的中藥標本館藏品,包括原植物和藥材標本,已重新拍攝4K高解像度相片。數碼標本館下月開放使用時,將涵蓋220種常用藥材的飲片、原藥材和原植物標本高清圖片。數碼標本館亦提供200種藥材的化學訊息、50種藥材的顯微切片資料、27種藥材的3D圖像,17種藥材的DNA序列資料等,並設有中藥知識專題介紹,以及虛擬導賞。
中藥資料供科研教育鑒別
林文健形容「數碼化中藥標本館」是全球首個把全方位資料結集於一身的數碼化平台,可望為業界和科研機構提供準確科學資料,作中藥科研、教育和鑒別等用途;為公眾提供中藥用途、安全資訊和中藥知識專題介紹等資訊,豐富公眾的中藥知識、增加對中醫藥興趣。
林文健續指出,數碼標本館日後會不斷豐富標本館的資料,如情況適合,會涵蓋中國藥典羅列的中藥材,甚至非源自內地或香港的西草藥,「定位要面向世界,確保標本館可以推動傳統中醫藥走向世界。」
除構建「數碼化中藥標本館」外,衞生署轄下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也負責制定《香港中藥材標準》,並推動多項中藥鑒別研究、指標成分分析及檢測方法相關的研究項目。
為白鳳丸定化學指標成分
林文健表示,中心至今已完成12個研究及專題項目,包括去年為白鳳丸中常見中藥材的化學指標成分建立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中成藥定性定量的化學指標建立後,業界要到其他國家做申請註冊或在香港做品質管理,都可用到有關指標,證明該中成藥有效。」
「中藥要讓人接受、去貿易和使用時一定要有個標準,這個標準要走出國際,要其他地方認同才可以促進貿易。」林文健指出,政府中藥檢測中心透過研發中藥材及中成藥的檢測方法和建立國際認可的參考標準,有助業界加強對中藥材及中成藥的品質控制,促進中藥產業化發展。
在上游,香港中藥材標準經國際專家委員會審核及認可科研成果,具國際認可度;在中游,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研發的檢測方法,會免費轉移給業界,讓他們在不同的檢測實驗室,都可知道用什麼技術和方式檢測中藥的化學成分,帶動產業的發展;在下游,中心會透過宣傳教育,讓用家認識中藥,了解其用途,並更喜愛中藥。
修訂藥材農藥殘留量標準
林文健又提到,為推動中醫藥國際化,政府正與世衞組織商議世界衞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的延續委任。中心將協助世衞在國際層面承擔更多與傳統醫藥相關的活動,幫助「一帶一路」國家、中低收入國家進行傳統醫藥的檢測和品質控制培訓。
至於中醫藥使用安全,林文健表示,衞生署協助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執行新修訂中藥材有害殘留物限量標準,包括黃麯黴毒素、二氧化硫、重金屬及有毒元素。衞生署抽取逾2000個中成藥樣本和900個中藥材樣本,進行逾60000個檢測,發現中成藥及中藥材的合格率逾99%,表明其情況很安全。政府今年將修訂農藥殘留量標準,並將.於年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