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見效 紅隧車龍減逾1公里
早晚繁忙時段明顯縮短 西隧成最繁忙隧道
香港特區政府三隧分流方案第二階段的「分時段收費」於去年12月17日起實施。運輸及物流局昨日在社交網站上發帖表示,自「分時段收費」實施以來,已見成效,整體車龍和塞車情況已有所紓緩。初步數據顯示,尤其是在早晚繁忙時段,三隧整體車龍縮短,尤以紅隧和東隧的成效顯著,其車龍普遍分別減少超過1公里和0.5公里,而在繁忙時段以外的時間,三隧的交通整體暢順。根據運輸署向香港文匯報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剔除受冬至、聖誕節及新年假期所影響的日子後,三隧平日總過海交通流量與實施前相若,其中上月平日平均每日使用紅隧及東隧的車流分別減少11.5%及9%,西隧則上升約10.6%,並且已取代紅隧成為最繁忙隧道(見表)。 ◆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運輸及物流局根據初步數據指出,在「分時段收費」實施後,尤其在早晚繁忙時段,三隧整體車龍縮短;即使佔全日近80%時間的非繁忙時段,三隧包括以往經常出現擠塞的紅隧,整體交通亦暢順,鄰近隧道口的非過海交通亦有所改善。
局方表示,西隧收費整體下調吸引部分駕駛者轉用西隧符合政府的預期,政府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利用三隧的容量,理順過往因價格差距而出現分配不均的交通情況。
局方提醒,三隧的收費隨時段而變化,駕駛者可更靈活地選擇出行時間和隧道,節省時間同時減少耗油耗電,保護環境。
紅隧車流減少11.5%
運輸署在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自「分時段收費」實施以來,一直密切監察過海交通狀況,初步顯示紅隧和東隧交通情況有所改善,西隧在繁忙時段的交通亦維持相若水平,整體過海交通大致暢順。
根據「分時段收費」實施後的初步觀察,剔除受冬至、聖誕節及新年等假期影響的日子後,平日總過海交通流量與實施前相若,1月份平日日均車流量為26.5萬架次,較實施「分時段收費」前輕微減少1萬架次。其中西隧車流上升約10.6%至98,300架次,紅隧及東隧車流分別減少11.5%及9%至94,400架次及72,600架次。
若按車種劃分,可見「其他商用車」由紅隧轉用西隧的情況最明顯,同期間西隧平日日均流量由16,200架次大幅增至25,500架次,紅隧則由34,600架次減至21,800架次,東隧則變化輕微(見表)。不過,使用西隧及東隧的的士則分別減少17.5%及12.3%,紅隧卻增加15.4%。
繁忙時段過海車流平均減約4%
運輸署亦觀察到,繁忙時段的整體過海車流平均減少約4%,而緊接繁忙時段前或後約半小時,整體過海車流則平均上升約3%,相信或與部分駕駛者選擇改於繁忙時段以外時間出行,以較低隧道費過海有關。
署方強調,由於「分時段收費」是一個新收費安排,駕駛者需要時間適應,包括調整出行模式、出行時間、路線選擇等習慣,因此初期的過海交通狀況會有所反覆,預計一段時間後才漸趨穩定。運輸署會繼續密切監察情況,並根據交通需要考慮作出進一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