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獎得主張佳春 以青春力量續寫經典傳揚京劇

◆張佳春在《五女拜壽》中飾演婢女翠雲。國家京劇院供圖
◆張佳春在《五女拜壽》中飾演婢女翠雲。國家京劇院供圖

◆張佳春對香港有特殊的感情。
◆張佳春對香港有特殊的感情。

◆翠雲重情重義,始終追隨楊家二老。國家京劇院供圖
◆翠雲重情重義,始終追隨楊家二老。國家京劇院供圖

◆張佳春塑造出了新時代的春草。國家京劇院供圖
◆張佳春塑造出了新時代的春草。國家京劇院供圖

◆張佳春去年憑藉春草一角摘得梅花獎。國家京劇院供圖
◆張佳春去年憑藉春草一角摘得梅花獎。國家京劇院供圖

◆張佳春與張兵在戲中分飾婢女翠雲與鄒應龍之弟鄒士龍。
◆張佳春與張兵在戲中分飾婢女翠雲與鄒應龍之弟鄒士龍。

  從經典大戲到實驗劇目,從熱情善良的紅娘到活潑機敏的春草,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荀派花旦張佳春總是遊刃有餘地穿梭在舞台上下,亦在不同角色中融入豐沛的個人情感。眉眼盈盈,水袖飛舞,她正以青春力量續寫經典,也以年輕人的方式在線上和線下傳揚京劇,讓更多觀眾了解京劇之美,令國粹藝術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在張佳春心中,香港總有些特別的意義,去年5月,她便在這香港分會場藉京劇《春草闖堂》獲得了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填補了國家京劇院在這個獎項上16年的空白。時隔8個月,在戲曲中心開幕五周年之際,她作為國家京劇院青年團的一分子,再次回到這裏,在青年團開團大戲《五女拜壽》中飾演楊府婢女翠雲一角,情真意切地詮釋出這位小人物善良、勇敢、正義的優秀品格。

  致敬經典 真誠演繹

  「歲寒方知松柏健,患難相守品德全。壽堂重敘天倫樂,情深和睦笑開顏。」在喜慶的拜壽歌聲中,由國家京劇院青年團獻演的改編京劇《五女拜壽》日前在戲曲中心落下帷幕,故事講述明朝時代戶部侍郎楊繼康六十大壽,五名女兒、女婿奉厚禮來拜壽,貧寒的養女楊三春、女婿鄒應龍卻遭到冷遇,更被楊夫人趕出府門。不久,楊繼康受株連削職抄家,流離失所,只有婢女翠雲仗義相伴二老千里投親。眾親生女兒皆不能依靠,唯養女楊三春將其收留。後來鄒應龍高中狀元,施計鬥倒嚴嵩,楊家終於沉冤得雪。趁着楊老夫人六十壽誕,眾女兒及女婿又來拜壽,經歷過一場家族的興衰榮辱,楊家再次呈現一片樂享天倫的景象。

  《五女拜壽》原是已故越劇編劇顧錫東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創作的作品,2022年國家京劇院成立青年團,同年適逢《五女拜壽》首演40周年,便特邀著名導演楊小青將其精心移植改編為同名京劇。團隊在改編創作中強化了劇本的文學性,對劇中人物形象做了進一步的深度開掘,提升了全劇的厚度與品質。在二度創作上充分發揮京劇行當豐富、流派底蘊深厚的劇種優勢,使之既保留越劇之美,又富含京劇特色。「楊導要求我們千萬不要按照越劇來演,而是要按照京劇的特色和自己的流派,遵循自己的想法來扮演這些角色。」

  「雖然翠雲只是一個婢女,但她卻有着大大的義舉,她善良、勇敢、正義,無論楊府是興旺還是衰敗,她都一直留在二老身邊,感情真摯。」對張佳春而言,翠雲是美好的,這更使她堅定要用真心和真情來飾演這位小人物。為此,她深入琢磨越劇名家何賽飛的演繹,「我很想演好這個角色,但對我來說還是有蠻大的壓力,因為何老師演繹的翠雲是非常精彩且成功的,也深受戲迷朋友們的認可和喜愛,所以我是懷着向經典致敬的崇拜之心來演繹這個角色。」

  塑造新時代的「春草」

  「去年我真的是特別幸運,抽到一張上上籤,《春草闖堂》是在香港分會場參評的唯一一台劇目,還在參評後向香港戲迷舉辦了一場公演。」憶述起去年攜《春草闖堂》來港競演的情景,張佳春不由得嘴角上揚,「我很期待這場演出,因為40年前我的師父劉長瑜曾經帶着這齣戲來過香港,很受歡迎。」而她的期待之中也伴隨着些許忐忑:「隨着時代轉變,戲迷已經換了一批,而且春草的唱詞非常快,粵語地區的觀眾是否能聽懂我們的普通話?」當時台下觀眾的熱烈反應令她打消了顧慮,也是那時,國家京劇院與戲曲中心約定了8個月之後演出《五女拜壽》的計劃。「《春草闖堂》是有60年歷史的傳統京劇,而《五女拜壽》則是新移植改編的京劇,我們都想看看這些不同類型的戲,香港觀眾會不會同樣認可和喜歡。」

  其實,張佳春演繹的《霍小玉》《卓文君》《釵頭鳳》等名戲都頗受歡迎,為何最終選擇《春草闖堂》參評梅花獎?她解釋道:「這齣戲是當年國家京劇院知名藝術家的精華和結晶,用現在的話說是大咖雲集,而且戲中的角色很多,行當也很齊全,更能展現國家京劇院的藝術水準和『一棵菜』的精神,『一棵菜』的意思是主角和配角都要精彩,大家一起努力使這齣戲更好看。」

  肩負着為國家京劇院填補16年梅花獎空白的重任,張佳春坦言當時着實受到壓力侵襲,唯有在一次次的預演中化壓力為動力,不斷調整自己至完美狀態。其實,要想讓春草這個已存在了60年的角色再次活現於現代觀眾眼前並受到認可,實屬不易。為此,京劇院不僅在每場戲中都深化了春草的戲份,特別為她設計了身段,並融入雜技元素,使表演更具技巧性。另一方面,在樂隊、舞美更為豐富之餘,還特別作了一首貫穿全劇的主題曲,使全劇更具完整性。「我的師父劉長瑜已經80多歲,她從我準備評梅開始,每次排練都親臨現場,從未缺席。演出之前我還是挺有信心的,因為之前已經做了很充足的準備。」她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