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款即食麵高鈉 一餐爆每日上限 另3樣本致癌物超標

◆消委會測試市面19款即食麵。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消委會測試市面19款即食麵。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即食麵方便的背後,盡是健康陷阱。香港消委會測試市面19款預先包裝即食麵樣本,發現近九成、17款含潛在致癌污染物;全部樣本都含有較多鈉,若連湯汁進食,攝取的鈉含量已超出世衞建議成人每餐攝入上限,更有9款的鈉含量超過全日建議攝取上限,例如最高鈉的功德林一品全素麵(香菇野菜),每包高達2,477毫克納,超出世衞建議全日上限的23.9%,消委會建議消費者避免把即食麵連湯汁食用。

  製作油炸即食麵麵餅及調味品的過程,普遍涉及高溫加熱及使用精煉油脂,有機會產生潛在致癌污染物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E)及環氧丙醇。歐盟對棕櫚油規例3-MCPD上限為2,500微克/公斤,環氧丙醇1,000微克/公斤。消委會今次測試發現,17款樣本檢出3-MCPD及環氧丙醇,總含量最高的樣本為媽咪胡椒湯麵,含2,400微克/公斤3-MCPD及5,111微克/公斤環氧丙醇。以一名24公斤的7歲女童為例,食用一份便會達3-MCPD每日攝取上限的56%;成人一日食用4.5份便超出每日攝入上限。

  功德林一品全素麵(香菇野菜)及Meadows冬陰功味即食麵的其他調味品,3-MCPD含量均達3,100微克/公斤,高於歐盟為棕櫚油訂定的上限。現時Meadows冬陰功味即食麵已於香港停售。

  消委會表示,雖然現時香港及歐盟並沒為即食麵及其調味品的3-MCPD及環氧丙醇檢出量訂定上限,但促請業界嚴控即食麵原材料的質素和生產過程,減低潛在致癌污染物含量,改善產品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

  19款即食麵鈉超每餐上限 四成高脂

  此外,全部樣本鈉含量高於成人每餐上限,其中9款更高於成人每日建議攝入上限。油炸麵餅平均總脂肪較非油炸麵餅高13倍,當中8款油炸麵樣本,食用1份所攝取的飽和脂肪已高於成人每餐建議上限。一款非油炸的百勝廚新加坡叻沙拉麵,雖然麵餅的總脂肪及飽和脂肪含量極低,惟隨附的調味料、配料等成分每100克有37.2克總脂肪及25.1克飽和脂肪,較全部油炸麵樣本更高。

  有4款即食麵因較低脂及較安全,獲消委會4.5星好評,全部屬非油炸即食麵,包括KIKI 葱油拌麵;好食樂 Howsler 老媽拌麵(葱油開洋);Maruchan Seimen Miso Flavor Instant Noodle,及過海製麵所曾拌麵(麻油椒香)。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陳建年建議:「如果消費者食用即食麵,為健康起見,減少甚至不用調味品或配料,無疑可以大大減低鈉及脂肪的攝入量。」